(来源:上观新闻)
昨晚天津津门虎主场对成都蓉城的比赛,本应只是中超的又一次焦点对决,却因为赛场外的漫天辱骂与赛场内的一张红牌,让联赛生态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比赛过程中,部分主场球迷以扩音设备持续、高分贝地辱骂成都前锋韦世豪及其妻子“饺子”;第86分钟,韦世豪因与看台口角领到首张黄牌;伤停补时阶段,他在失去平衡后脚部触及对方门将闫炳良背部,第二张黄牌随即变红牌,其情绪崩溃当场落泪。事后,社交平台“齐刷刷”涌现对球迷失德与裁判判罚的双向质疑,但无论立场如何,人们几乎在一点上达成共识——辱及家属越过了基本的文明红线,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新华社照片,天津,2025年7月18日,成都蓉城队球员韦世豪(左二)在比赛中射门。 当日,在天津举行的2025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第17轮比赛中,天津津门虎队主场2比1战胜成都蓉城队。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早在近20年前下发的《全国足球比赛赛区安全秩序规定》中,就明确要求主队对本方看台上的不当行为承担管理责任,“叫喊侮辱性口号”被写进了“禁止行为”条款;中国足协去年2月修订的《纪律准则(2024)》沿用了这一“严格连带责任”原则,并赋予纪律委员会“警告、罚款、空场乃至取消比赛资格”的阶梯化处罚工具。青岛海牛就曾因球迷投掷杂物被空场两场、罚款20万元。从法规到判例,都已给出了清晰坐标:若调查确认天津赛区未能及时制止带头辱骂者,空场或限额观赛的罚单并非危言耸听。
需要承认,韦世豪并非“零前科”球员。仅去年7月,他就因背后踢人被追加停赛,此前职业生涯亦多次因言行冲动付出代价。正因如此,他更应明白,在高压客场保持克制不是道德劝善,而是职业生涯的硬要求——当情绪被点燃时,任何附带危险的动作都可能让球队在最后关头少打一人,把胜负主动权交给对手,也把口水战升级为“误判”争议。
足球的魅力来自对抗与情绪,但世界范围内对“祸不及家人”的共识同样清晰。今年3月,巴黎圣日耳曼极端球迷辱骂球星拉比奥特及其家人一事被揭露,俱乐部即面临法甲联盟纪律程序,而当事人已提起民事索赔。同类事件在欧洲顶级联赛都是“准零容忍”,主办方从不以“看台文化”开脱。中国职业联赛若想真正走向成熟,就不能让“激情球迷”成为遮羞布,更不能让“地域梗”“人身攻击”成为压制客队的战术资源。对极端球迷,应在安检口就完成甄别和隔离;对组织、带头者,必须配合公安部门,以治安处罚乃至刑法“寻衅滋事”手段追责,形成震慑。
联赛需要血性十足的拼抢,也需要敢于表达的球迷文化,但血性不等于失控,表达不等于辱骂和霸凌。本场风波留给中国足球三道必答题:足协能否“从严而快”亮罚单?俱乐部能否在赛前就建立更精细的看台预警机制?球员能否把“被针对”转化为“用表现说话”的内驱力?答案如何,将决定未来赛场上不堪入耳的扩音器,是继续肆无忌惮,还是调成它该有的声音。
原标题:《主场气势≠主场霸凌!足协能否“从严而快”亮罚单?》
栏目主编: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
上一篇:老朋友带来新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