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如此不可靠
创始人
2025-07-19 15:20:54
0

冯渊

前几天写一篇乡村理发师的散文,内容涉及理发师用剃刀在喉结上下剃除绒毛的情节,遂想起小时候读的一篇日本侦探小说,于是去找这篇小说,想重温一下。

我一直以为是从《上海文学》上读到这个故事的,那时,杂志不超过四个印张,骑马订,杂志在很多人手上传阅,翻来翻去,有些页码都脱开了钉子,绘有理发师持刀而立的插图那一页,就脱落了一个钉子,半张纸飘出来,摇摇欲坠。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篇小说最早发表于南京的《译林》杂志上。父亲的单位只有《上海文学》《人民文学》,没订《译林》,原来记忆里杂志的样子,插图的样子,连同在那个暗红色的写字台前读这个故事的场景,都像水面的波纹,杳无踪迹了。

我记忆中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末流演员生活陷入困境,买了五百万元寿险来拯救家庭。保险公司不会给自杀者赔付,他必须找到一个人杀死他,还不用承担责任,才能让家人获赔。这个演员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唯一目击者,肇事者是一个理发师,于是他到这个理发店理发,勒索理发师,以此激怒对方,理发师搬家也没躲过他,最后情绪失控杀了他,他的家人也因此获得赔偿。

我隐约记得是森村诚一的作品,找到他的《理发厅命案》,读下来,命案确实是发生在理发厅。女子受期货事务所的经纪人引诱,投资期货失败又失身,后被丈夫知晓,丈夫设计,利用理发师之手杀了这个掮客。整体情节与我的记忆不同。继续找,才发现我记忆中的小说是另一位日本侦探作家西村京太郎的大作《敦厚的诈骗犯》。《故事会》杂志将其改写(署名张芜改写),不知怎么回事,《故事会》后来出版的“5元精品系列·名作故事”,将这篇小说原作者署名为森村诚一。一直到2006年2月出版的《视野》杂志(兰州大学主办)转载这篇文章,署名还是森村诚一和张芜。

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理发室,都是命案,作者都是侦探作家,所以弄错了?《敦厚的诈骗犯》这篇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影响非常大,不应该出现这类错误。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黄强根绘画的同名连环画。同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费声福绘画的同名连环画,这些连环画的印数动辄几十万册,还多次重印,影响甚广。随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小说改成广播剧,至今一些作者的忆旧散文还提及这部广播剧,称它跟《杨家将》《岳飞传》一样吸引听众,可以想见当年家喻户晓的程度。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导演沈耀庭亲自编剧、执导,将小说搬上银幕,故事背景改为民国期间的上海。王诗槐、仲星火主演。该片豆瓣至今评分为7.6分。

今天的读者可能不会对这部小说有如此高的热情,连环画、广播剧、电影,甚至话剧,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故事,应是对原作精巧构思的致敬吧。一部短篇小说能获得这么大的影响,今天很难想象。

回想自己最早看到这篇小说,不是《译林》,就只能是《故事会》了,那时《故事会》已经深入千家万户。而且,应该是1982年夏天前,因为那以后我就离开老家到外地读书了。这篇小说,我清楚地记得,是在父亲单位读的。我还有个印象,刊载这篇小说的杂志是16开,而《故事会》是32开。

不过,经历这件事后,我对自己的记忆也不敢抱确定如此的信心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名人传好词好句摘抄赏析 名人传... 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
大林和小林的好词好句 大林和小... 《大林和小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特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曲折的情节,让...
歌颂母亲的诗词大全 歌颂母亲的... 1、《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大全 关于托物... 1、《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阳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谌贵璇)近日,由省教育厅指导、贵阳学院承办的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