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安徽省正式印发《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明确构建“4433”万千亿制造业产业体系,并设定目标:2027年全省培育60个百亿级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2030年扩增至100个左右。在这一省级战略布局中,合肥市全域八区县入选重点培育名单,覆盖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大方向,成为安徽打造制造强省的“核心战场”。
合肥的集群建设紧扣差异化与协同化双原则,既强化现有产业链协同,又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形成全域产业链互补格局:
长丰县:依托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础,同步发展流体控制设备及智能家电(居),构建“汽车+家电”双驱动模式;
肥东县与肥西县:分别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光伏及光储设备组件、化工新材料,形成新能源上下游配套链;
核心城区:包河区(汽车智能电控装备)、庐阳区(光电与仪器仪表,软件和信息技术)、蜀山区(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分别承担关键技术突破任务,强化高端要素集聚;
县域配套:巢湖市(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庐江县(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磁性材料)则瞄准细分领域,填补产业链空白。
全省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布局规划图,来源: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集群建设方面,合肥有多个重点项目支撑。例如:投资建设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定位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预计年总产值达5000亿元;中汽中心安徽检测基地项目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重要"底座"工程;蔚来在合肥拥有两座智能制造工厂、120余家本地产业链合作伙伴,截至2025年5月,蔚来公司已累计交付新车超76万台;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集聚了430余家重点企业,实现全年营收超500亿元等。
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基地,来源:中汽中心官网合肥新桥蔚来第二工厂,来源:蔚来官方公众号国家级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来源:蜀山经开区发布合肥还在创新方面发力,江淮汽车联合多所高校启动了"下一代自主可控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平台";合肥创新性地采用了"场景招商"模式,联合19个城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场景创新城市联盟",把招商从"给政策、求企业"升级为"给机会、引技术"。
来源:江汽集团官网合肥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增长极,更是安徽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支撑。通过集群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未来,合肥将以产业集群为支点,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重要位置,成为县域经济与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