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网)
转自:中国妇女网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站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的英烈广场,1万烈士英名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
风掠过英名墙时,石面上镌刻的姓名仿佛在低语——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记忆在此凝固。
对面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旌旗猎猎。这里曾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新四军第四支队等抗日武装的重要活动区域。驻足于此,依稀在光影交错中再现军民协同抗敌的烽火岁月。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信阳商城金刚台妇女排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主战场。金刚台满山上的足迹和弹迹,记载着她们的英雄伟绩。
如今,信阳市妇联以“大别山女儿大讲堂”为抓手,构建“市级统筹、县区联动、基层落地”的宣讲体系:自2021年起,由市妇联负责同志带队,深入新县、光山等县区开展巡回宣讲60余场,将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信阳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转化为“妇女夜校”“田间微课堂”等鲜活表达。
全国党代会代表张庭莲、全国最美家庭张爱华、何桂英、红色故事宣讲员乐杨玲等组成“巾帼宣讲团”,既讲党代会精神,也述金刚台妇女排张敏等先烈事迹;线上展播“阅见她力量共筑家国梦红色故事我来讲”系列视频,累计覆盖妇女群众20余万人次。
在信阳光山县文殊乡南王岗村的陈上寨,既留着刘邓大军“乳台山战斗”的红色印记,更传颂着英雄陈厚训的感人事迹。时年20岁的他,在日军飞机突袭时,见40多名乡亲身处险境,当即以树枝绑白褂引开敌机,被炮弹击中后牺牲,用生命护住了乡邻。
如今,每到清明,全村百姓都会祭拜陈厚训,“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了乡亲四十多条命,我们会永远记得他。”村民陈文平说。
红色,是信阳看不见的扎实底色;绿色,是信阳看得见的一抹亮色。
在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明阳智能风机生产线上,技术员们正操作搭载自主开发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老区不再只有青山绿水,更有现代智慧能源产业的创新实践。”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彦磊自豪地说。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该企业还建成投运省内首个10千伏并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智慧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绿电高效利用,年节省电费收益约352万元。
茶山上,浉河区董家河镇茶农岳家军捧着新采的嫩芽笑言:“现在我们的茶叶线上线下卖得火,景区游客也络绎不绝。”
如今,浉河区茶园面积63.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5.7万吨,今年春茶销售额达60.5亿元。茶旅融合带动近万人就业,实现户均增收3.2万元。
南湾湖畔,生态绿道蜿蜒。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达36.21%,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民刘芳感叹:“推窗见绿的日子,幸福感看得见。”
暮色中,大别山的八面红旗雕塑与城市灯火相映。英烈广场上,研学孩童的鲜花与纪念墙上的烈士英名对话——从1万烈士的血色奠基到900多万儿女的振兴实践,信阳正以红色为底色,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新时代画卷上续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