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驱动基层治理创新
创始人
2025-07-19 14:12:11
0

  夏日炎炎,在大栅栏街头奔波的快递小哥,有了歇脚纳凉的地方。党群服务中心里的“暖心驿站”,一杯凉茶、一把扇子,送上贴心清凉;一旁的“小哥议事厅”,也让诉求有处说、有人帮忙办。紧邻“红墙”,西城区不断深化“红墙意识”,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创新动力。

  大栅栏商业街区人流不断。从石头胡同南口向北约300米,就到了全市首家以新就业群体为主题的党群服务中心——大栅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头胡同看望快递小哥,这份关怀让全社会更加关注新就业群体。六年来,街道牢记嘱托,持续深化服务,先后建成新就业群体主题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成立了大栅栏快递行业流动党员党支部。

  “我们常年在户外工作,冷了热了,渴了累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党群服务中心的‘暖心驿站’,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很贴心。”快递小哥齐南南笑着说。党群服务中心右侧升级设置了“小哥议事厅”,探索协商议事、“小哥吹哨、职能部门报到”等基层治理模式。西城区新就业群体主要以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为代表,共有从业人员8000余人,在服务百姓和基层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近年来,西城区在新就业群体中发展7名党员,推选产生2名区党代表,2名快递小哥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共产党员”,9名小哥获评“西城青年之星”。

  对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创新,离不开西城区特有的“红墙意识”。

  离开大栅栏街道,长安街南侧,沿西安福胡同西口南行30米,就是西城区红墙意识教育基地。从2018年4月开馆至今,基地共接待参观调研2500多场、近6万人次。“红墙意识”起源于西长安街街道,是在基层干部群众中间自发形成的。2015年,西城区将“红墙意识”作为全区性的工作理念,经过近20年的形成、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西城全区上下的共识。

  离红墙最近,与百姓最亲。在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71岁的地区调解员甄红坦言工作并不简单,“调”纠纷,更要“解”心结,从源头化解矛盾,才能当好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凭借出色的成绩,今年甄红被评为“2025北京榜样”6月周榜人物。

  西长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红墙意识”实践体系建设,不断丰富传播载体和实践场景,努力把西城区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创新动力和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本报记者 孟紫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茅台成立各省联营公司,其深意不... (来源:斗酒)2025年7月,贵州茅台宣布各省经销商联谊会将牵头成立联营公司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尽管...
国泰黄金ETF联接季报解读:份... 国泰黄金ETF联接基金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已发布,报告期内多项数据变化显著,其中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北大硕士彭小沛,补选为县长 转自:长安街知事据“贺兰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亲近大自然,52.8%受访家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为了亲近自然,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户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让孩子多...
中央气象台7月19日18时发布... 转自:中央气象台中央气象台7月19日18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19日20时至20日20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