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甘肃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市委网信办,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甘肃省互联网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协办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奋进甘肃”专题活动,7月15日—7月20日,陆续走进嘉峪关、敦煌,张掖、金昌、武威、兰州新区,全方位见证甘肃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奋进之姿、突出成效。
祁连山下,行走在张掖的田间地头与现代化车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有机蔬菜的“链”式成长
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万亩有机蔬菜产业园,连片的现代化钢架大棚折射出耀眼的银光。一场大雨过后,田地里菜苗破土而出。马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兆存介绍,这已经是今年第二茬菜苗了,头一茬已经发往上海、武汉了。
马兆存介绍,2021年,党寨镇锚定“有机蔬菜示范镇”目标,开启了一场深刻的产业转型。“痛点很清晰:基地碎片化、标准难统一、市场竞争力弱。”他回忆道。破题的关键,在于攥紧“产业链”这个牛鼻子。
在智能化种苗繁育中心,物联网系统实时调控着温湿度,一盘盘菜苗青翠茁壮。“这里年育苗1740万株,整齐度高、抗病性强,是全镇有机种植的‘芯片’。”马兆存指着屏幕上的数据介绍。田间地头,物理防虫网、诱虫灯替代了化学农药,千头能繁母牛养殖基地的粪污和蔬菜尾菜,通过蚯蚓养殖和有机肥生产线,“变废为宝”成为滋养土地的绿色养分——年转化利用畜禽粪污近30万吨、尾菜2.8万吨。
3万立方米的冷链物流分拣中心是产业链的中枢神经。新摘的蔬菜在此经历快速预冷、精准分拣和包装,全程可视化操作。“就像给蔬菜做‘SPA’,从田间到冷库不超过2小时,最大程度锁住鲜度和营养。”分拣线负责人打了个生动的比喻。制冰生产线源源不断产出冰块,为冷链运输保驾护航。
“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像纽带将各方紧密联结。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盘活了资源,订单农业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二维码溯源系统让每一棵菜都有“身份证”。
目前,党寨镇已认证有机基地1200亩,处于转换期的基地达22600亩。今年计划新增的5000亩完成认证,总面积将达2.88万亩,成为全省最大有机蔬菜基地。西蓝花、娃娃菜等核心品类直供长三角、粤港澳近600家中高端商超及电商平台,2024年签约订单达8100万元。预计2025年,全镇蔬菜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
数码博主@科技的那些事儿表示,在这里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走向现代化、规模化、绿色化,提升产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真正成为一个有奔头的产业。
科技博主@金刀王感慨,走进甘州区万亩有机蔬菜产业园,仿佛触摸到现代农业的未来脉搏!这里,有机育苗与智能种植碰撞出绿色的火花,净菜加工车间里冷链物流编织高效网络,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闭环守护舌尖上的安心。
文化、时事博主@文创客表示,农业科技催生无农残菜心,运往千家万户,这万亩智慧大棚,正为“塞上江南”重写定义。
一杯牛奶的“智”造升级
距离党寨镇不远,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牧场车间,数万头奶牛在宽敞的散栏中悠闲进食。
智慧大屏上,“一牧云”智慧牧场管理系统正跳动着奶牛健康、产奶量、饲料配比等海量数据。
“每头牛都戴着智能项圈,相当于它的‘健康手环’。从它们出生开始,就一直带着,每一次生长记录都有迹可查。”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副总监王海忠介绍,依托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该集团开发出“一牧云”奶牛生产管理系统,依托系统建成集养殖大数据管理、技术研发、安全模拟等为一体的智慧牧场数据管理中心。通过散栏式饲养方式,全自动TMR日粮饲喂技术喂养,配备自主开发的“一牧云”牧场管理系统,以及工业4.0配置的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奶牛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优质奶源基地打造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信息支撑。
目前,前进牧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管理最先进、饲喂最科学、鲜奶品质最优、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优质奶源基地和奶源供应企业。
在乳品厂,中央控制室指挥着全自动生产线。“我们不仅做液态奶,更着力于精深加工。”王海忠指向生产线,“从牛奶特性出发,分离牛奶中的蛋白和脂肪,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从液态奶到半固体的奶酪,再到乳清粉等粉体产品,实现了乳品的全品系深度加工,实现‘吃干榨尽’。”先进工艺锁住了原奶的鲜甜口感和活性营养,推动产业价值持续攀升。
前进牧业深谙品牌之道。“地处祁连山下北纬38度黄金奶源带,祁连山生态、河西走廊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民族文化,就是我们品牌的灵魂。”品牌经理强调。他们紧扣“健康、绿色”的差异化概念,坚守“一人一山一品牌”品牌文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路演、地推和内容营销,将祁连山下“黄金奶源带”的健康形象深入人心。
作为“国字号”龙头企业,前进集团创新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党支部引领、公司主导、合作社推进、村民参与”的村办集体经济模式。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吉鹏介绍,在高台县东联村,村民贷款入股奶牛场变“股民”,年享8%~10%分红;先后成立了金土地、东联苗木、东联农机等4个专业合作社,资金和技术难题迎刃而解。在省委统战部指导下,集团在东乡县投资6000万元建肉牛场,带动24个村、18个合作社入股,助力2689户贫困户脱贫。
目前,前进集团奶牛存栏5.2万头,下属养殖场19个,日产高品质生乳800吨,自有饲草基地10万亩,年产50万吨有机肥厂和10万吨精料加工厂各1座。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国农业企业乳业20强”“甘肃民营企业50强”等称号。通过与贵阳南方乳业、深圳晨光、四川菊乐、广东燕塘强强联手,通过自建、联营、托管等方式,合作建设养殖基地,实现了乳企与奶源基地的无缝对接,生牛乳运输至四川、广东、贵州、福建、上海、河北等地,构建起强大的产业联动网络。
未来,该企业还将全力打造西部奶都、有机乳产品精深加工‘硅谷’,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实现公司发展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进阶迈步,持续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进一步辐射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共同富裕。
文化、旅游博主@老猪的碎碎念表示感受到科技发展的具象化:“着实又让我开了眼界,这里的牛已经学会非常自觉地排队上旋转挤奶台工作了,都说科技在发展,我平常只关注经常使用拍照的相机像素和功能的进化,没想到边边角角都在发展。”
文化、时事博主@观甘肃表示,用有机肥反哺牧草种植,用科技创新提升品质,用全产业链守护舌尖安全。从田间到舌尖,这是一杯关于自然、科技与匠心的牛奶。
如今在张掖广袤的田野上,新苗在智能灌溉中舒展,奶罐车在公路上奔驰。这条融合了科技创新、绿色循环与联农带农的现代化农业链条,正强劲脉动,为河西走廊的乡村振兴注入澎湃不息的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王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