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7月19日讯 (记者 王国柱) "真正的艺术创新,从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让古老的笔墨学会'说当代话'。这种'守正'与'开新'的平衡,是李俊给予当代花鸟画坛最珍贵的启示。"这是近日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欣赏泰州画家李俊作品后的评价。
中国美协顾问冯远(左)与李俊在画展现场。
李俊,泰州人,生于艺术世家,其深悟吴昌硕"以书入画"的金石精神,与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精髓。李俊创作以花鸟为基,尤擅紫藤。"观李俊近年的紫藤画作,常想起黄宾虹论艺时所言:'画有三变,一变求法,二变求意,三变求我'。"潘震宙说,李俊笔下的藤蔓不再是自然物象的简单摹写,而是熔铸了篆隶筋骨、现代哲思与文化担当的精神图腾。
李俊的这种蜕变,不仅让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正感叹"于传统中见新机",更让这位深谙文化传承之道的长者进一步指出:"李俊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更是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用艺术馆这个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花鸟画的魅力。"中国美协顾问冯远亦盛赞其"为花鸟画注入了当代生命力",其艺术价值恰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吕章申所言:"在笔墨与时代的对话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
在传统花鸟画中,紫藤多作配景,衬牡丹之雍容、映山石之苍古。李俊却将紫藤推向画布中央,构建出独树一帜的"紫藤宇宙"。在《春深似海》中,李俊打破"折枝式"的构图惯性,让藤蔓从画布底部喷涌而出。李俊的可贵还在于他把紫藤画成了"可触摸的传统"——老人能从中看见岁月的沉淀,青年能读出创新的锐气,外国人能感受到东方的神韵。这份让传统"落地"的能力,恰是他作为文化传承践行者的生动注脚。
李俊的艺术价值已获市场充分验证。其紫藤题材作品近年在拍卖市场屡创佳绩:2023年秋拍,李俊的设色纸本《春风得意》以28.6万元成交,起拍价11万元,溢价率达160%,创下江苏当代花鸟画家单幅作品拍卖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跨界创作——与同窗联手打造的“紫境美仪方巾,采用数码印花与传统缂丝交织的工艺将藤蔓意象平面化转译,既保留了篆隶线条的筋骨感,又通过色彩渐变呈现出花海的层次韵律,2023年在上海国际时尚周专场拍出8.8万元高价,上线3小时即售罄的限定款更引发社交媒体刷屏,成为新中式配饰领域的现象级作品。
市场的热捧,正是对李俊“守正开新”艺术理念的鲜活回应——让古老笔墨不仅能悬于厅堂,更能融入日常肌理。在国际舞台上,李俊的紫藤同样绽放光彩。2023年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的"紫藤与文明"特展中,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亲临现场并收藏《春暖》时感叹:"这幅画中的紫藤不仅有书法般的节奏美,更传递出温暖喜悦的生活气息"。
从国内艺术馆的文化播撒,到国际展会的文明对话,李俊用笔墨架起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世界的桥梁,让古老的紫藤在新时代生长出更丰茂的枝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