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旅中国)
7月18日,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媒体见面会在广东蕉岭县长潭镇白马广场举行。本次艺术季由中共蕉岭县委、蕉岭县人民政府主办,该活动作为蕉岭县以“艺术赋能乡村”为抓手,落实省委“双试点”使命任务、共绘“蕉岭版丽江”美好图景的重要载体,本次媒体见面会旨在向社会各界全面宣告活动启动,系统传递艺术季的核心理念、特色亮点及推进计划。
蕉岭县委书记刘鸿涛在致辞中表示,“艺术赋能乡村”是一条极具潜力、充满活力的创新路径。将艺术引入乡村,不仅能为乡村注入崭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更能唤醒沉睡的资源,激活发展的潜能,提升乡村的审美价值与精神气质,最终实现“以美育乡、以艺兴业、以文铸魂”。“希望通过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和创意表达,深度挖掘蕉岭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乡村之美,让艺术与山水对话、与田园共舞、与寿乡共鸣,让蕉岭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讲述故事的画布,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独特的‘蕉岭魅力’。”刘鸿涛说。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发起人之一,原生跨域艺术家郑泽生是一位从梅州走出的游子,“蕉岭坐拥世界长寿乡的金字招牌、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深厚的客家文化根基和散落乡间的古村落宝藏。本次艺术季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我们响应国家文旅融合大战略,依托消费促进窗口期,为蕉岭量身定制的‘艺术振兴乡村’的系统工程。”郑泽生谈到清晰目标:一是以艺术为媒,唤醒沉睡的宝藏;二是打造“蕉岭版丽江”的可持续IP;三是艺术赋能,惠及乡民。通过艺术引流,带动民宿、在地农产品升级、研学旅行等新业态,让艺术转化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探索可持续的“艺术季经济链”。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的logo和吉祥物jolele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策展人殷嫣介绍了本次艺术季的主题——万物自得。“万物自得”脱胎自北宋理学家程颢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此次艺术季以当代艺术的视角,重新诠释这份亘古不易的天地和谐,用艺术去显露这片土地本有的诗性。借助先锋艺术家的多元创作,以“四时为尺、田野为砚”,在蕉岭大地上铺展开一幅诗意画卷,唤醒众生静观生命本然的能力。用艺术真正为乡村发展赋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蕉岭、了解蕉岭、爱上蕉岭,让艺术和创意成为助力蕉岭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现场,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的LOGO和吉祥物也惊艳亮相——矗立在稻田间、神态可爱的东方精灵“Jolele”。殷嫣介绍,设计团队将客家围屋方正端庄的屋顶轮廓转化为精灵的圆颅,配以锐利的目光,象征对这片土地自然与人文的敏锐洞察。其形貌与当代潮玩顶流不谋而合,却又深深根植于千年山野传说,展现出“千年山野灵韵碰撞当代潮玩基因”的创意理念。
“蕉岭这座‘世界长寿乡’,就是座超一流天然大氧吧!”参展艺术家代表、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学术主持陈文令在发言中分享了他来到蕉岭的感受。“粤闽赣三省交汇处的独特山水,孕育出植物丰茂、空气极佳的生态奇迹,恰是本届大地艺术季主题‘万物自得’的生动写照。大地艺术季以大地为基、天空为盖,打造自由浪漫的公共艺术空间。今天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艺术家与乡村将在创作中双向赋能、融合共生。共同将蕉岭塑造为‘寿乡画廊·生态明珠’,助力蕉岭建设成可居可游、可商可产、可研学的多元福地。”
艺术家在白马村石窟河边考察
现场还举办了蕉岭县与丽江市古城区友好合作县签约仪式。蕉岭县与丽江市古城区缔结友好合作县,对两地农文旅融合及战略升级具有推动作用。此举将加速蕉岭从“试点”向“标杆”跃升,并为丽江开辟华南市场锚点,形成“南丽江、北蕉岭”的文旅协同新格局。
其间,艺术家们也对蕉岭本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将会结合蕉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在地创作。据悉,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将于9月下旬开幕,展览为期半年。
(活动主办方供图)
责编:杨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