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主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承办的“蒋兆和:属于我的荒草径”展览将于2025年7月23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展。
展览前言
在中国现代美术的宏大叙事中,蒋兆和(1904-1986)的艺术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开创性的将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写实造型融合,建构了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水墨人物画体系。无论是历史人物的铮铮风骨,还是市井百姓的悲欢离合,在他的笔下都升华为艺术理念与生命感悟的真诚写照。他以现实主义之笔直指人性本质,以人文关怀之心叩问社会现实,在艺术表现与精神维度上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当代性。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追求,让他在时代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独树一帜的"荒草径",为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范式。
作为"艺术+科技"探索的先行者,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致力于20世纪艺术经典的当代转化与传播。自开馆以来,通过"时代的当代"系列展览,先后呈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徐悲鸿等大师的跨时代对话。2025年两馆继续深化该系列研究,推出"蒋兆和:属于我的荒草径"特展。
本次展览筹备工作得到艺术家家属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深圳美术馆的大力支持,汇集遴选了蒋兆和先生80余件代表作品。展览通过数字交互、AI生成等创新技术,让水墨人物在光影中“苏醒”,实现传统笔墨与智能算法的跨时空对话。这一实践,既彰显深圳的科技艺术融合基因,也是对蒋兆和人文精神的当代续写。
蒋兆和先生的艺术启示我们,在科技重塑艺术表达的今天,艺术的核心价值始终源于对现实的凝视与人性的观照。这条“荒草径”连接着传统与当代,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平台,我们期待每一位走进展览的观众,都能获得独特的美学感悟与精神共鸣。
部分展出作品
《流浪的小子》117cm x 81.5cm 1939年《给志愿军叔叔写信》78.5cm × 56.5cm 1953年
《小孩与鸽子》 87.5cm x 66cm 1954年
《杜甫》131cm x 90cm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悠然见南山》130cm x 65.8cm 1979年
《流民图稿》 110cm × 76.8cm 1943年艺术家简介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早年自修美术,教授西画于中央大学艺术系等公私院校。抗战时期北京沦陷,有感于民族的不幸,所作巨幅长卷《流民图》震撼人心,堪称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现实主义里程碑式的巨制。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顾问。擅长人物写生,素描重结构,油画主素描造型,有创作。接受徐悲鸿现实主义和改革中国画的艺术主张,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方法,以素描写生为基础,融入中国笔墨。作品通常于人物头部以极精确的渲染塑造体积和质感,注重刻画对象的神情心态;躯干衣服则以准确的勾勒放笔写出结构之后,阔笔渲染出明暗关系,应物施线,不拘成法。白石老人谓其画“能用中国画笔加入外国法内,此为中外特见,予甚佩之”。可说甚为恰当。后来的《杜甫》《张衡》等历史人物肖像亦以性格刻画见长,笔墨造型技巧之外,显示了蒋兆和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深切理解。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5年7月23日-10月21日
展览地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三楼A3展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售票信息
早鸟票现已开售
扫码购票或查看相关票务详情
早鸟票价25元
早鸟票预售截止时间7月22日23:59
7月23日起推出35元正价票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协办单位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戴泽艺术基金、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广州美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院、北京槐轩美术馆
特别鸣谢
蒋兆和家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深圳美术馆、荣宝斋(深圳)拍卖有限公司
出 品 人:颜为昕
顾 问:范迪安
展览策划:戴孟(梦)
展览总监:杨坤
学术主持:于洋
策 展 人:郑石如
展览监制:蒋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