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李金亮 北京报道
时速450公里的高铁就是我们的天花板吗?不,或许很快就能坐上时速600公里的高铁。
最近世界高铁大会我国向全世界介绍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其中就包括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而且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都能跑到时速600公里以上,随便你挑。
现在我们看到的常温超导磁浮列车,2019年就已经面世,由中车四方研制。它通过常导电磁悬浮技术实现列车和轨道有10毫米的悬浮间隙,由列车底部的电磁铁与轨道下方的磁铁产生吸引力,来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车辆实现悬浮的状态,然后贴地飞行,它能在三分半时间内完成600公里的加速,速度比F1赛车快多了。
另一种磁浮列车,是最近很火很酷炫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由中车长客研制,采用高温超导技术,通过车辆自带的超导磁体,跟轨道线圈形成强大的磁力,实现无接触的悬浮运行,时速也超过600公里。概念视频里,没有传统的驾驶室,超大屏幕显示前方的路,内饰也非常舒适,未来科技感很足。
这两套技术其实都很成熟,尤其是中车四方的常导磁浮列车的技术、试验车,工程车都已经建出来,也已经在试验段跑了有一阵子,这款有可能是我们最快能亲身体验的600公里时速磁浮列车。相较之下,中车长客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则还只是个概念车。
超导高速磁浮列车被认为是新一代高铁技术。跟普通的有轨车辆相比,它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行驶速度高,噪音小,也很安全,又没有机械的磨耗,维护成本也较低。
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划,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2000公里以上的磁浮线路,形成超级城市走廊。大家能想象吗?时速600公里以上,城市之间就像坐地铁一般方便,上海到北京只需2个多小时,上海去南京半个小时,去苏州则只有十几分钟。
但高速磁浮列车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贵。尤其是超导磁浮列车,要让超导的工作温度保持在零下196度以上,必须用大量液氮来作为冷却介质,成本非常昂贵。其制冷设备的购置、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超导高速磁浮列车,可以在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小范围铺些线路,但很难成为我国铁路路网的替代选择。普通高铁轨道建设成本,每公里大约是1亿元~1.5亿元,但每公里超导磁浮列车轨道建设成本至少三五亿元。据说日本JR中央新干线磁浮项目,最初预计成本是4万亿日元,相当于2000亿人民币,平均每公里7.5亿元人民币,但后来成本飙升到14亿人民币每公里。
如果以每公里14亿元来算,1300公里的京沪线要建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得花1.82万亿元,即使打个对折,那也得9000亿元。而这还只是线路成本,车辆方面,超导磁浮列车的车体需要轻量化、高强度的材料来降低能耗,提高运行的速度。还要安装复杂的超导磁体系统、制冷系统以及先进的控制系统,这些都使得车辆的制造成本大幅攀升 。所以一列超导磁悬浮列车的造价是同规模传统高铁列车的 2 - 3 倍。以后运行时,电力消耗也要高数倍。
高速磁浮列车的建设运维成本是如此高昂,虽然这个技术特别酷炫,但很难铺开,除非未来能找到技术突破,建设运营成本大幅下降,我们才可能真正进入高速磁浮列车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