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2025年上半年收官之际,十余家煤炭企业中期“成绩单”也陆续揭晓。
继中国神华(601088.SH)披露业绩预告后,7月14日,甘肃能化(000552.SZ)、冀中能源(维权)(000937.SZ)、兰花科创(600123.SH)、永泰能源(600157.SH)、安源煤业(600397.SH)、恒源煤电(600971.SH)、淮北矿业(600985.SH)、平煤股份(601666.SH)等多家煤炭上市公司密集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从已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均出现利润显著下滑。
对于煤炭行业利润下滑,一德期货动力煤分析师曾翔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主要是煤炭价格明显回落所致,截至今年6月30日,北港5500大卡的平仓价为620元/吨,较年初下降接近20%,而煤企的固定成本基本变化不大,价格回落就会直接体现在利润的收缩上。
净利纷纷预减
7月11日,郑州煤电(600121.SH)、盘江股份(600395.SH)率先发布业绩预告,两家企业由盈转亏,同日,上海能源(600508.SH)发布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到2.3亿元,同比减少51.27%到59.75%。
7月13日,中国神华对外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行业龙头也未能幸免,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36亿元至256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减少39亿元至59亿元,下降13.2%至20.0%。
次日,多家煤炭上市企业业绩预告集中发布,其中,甘肃能化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亿元,公司上年同期盈利约8.97亿元,由盈转亏;冀中能源预计归母净利润3.3亿元至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06%至67.05%;兰花科创归母净利润为4000万元到6000万元,同比减少89.12%到92.75%;永泰能源预计盈利1.2亿元至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7.39%至89.91%;安源煤业归母净利润为-2.59亿元到-3.1亿元,同比上年,出现亏损扩大。
此外,恒源煤电也是由盈转亏,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29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7.58亿元;淮北矿业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27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9.08亿元左右,同比减少65.00%左右;平煤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2.3亿元至2.7亿元,同比减少80.61%至83.48%。整体来看,除中国神华外,上述几家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记者梳理发现,煤炭行业业绩普遍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煤炭价格回落的影响。以几家大企业为例,中国神华业绩预告中指出,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煤炭销售量及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影响。冀中能源也表示,公司业绩同比下降,是因为煤炭市场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下行,公司煤炭售价同比下降所致。淮北矿业提到,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国内煤炭供需格局呈现宽松态势,煤炭价格弱势运行,公司煤炭产品价格较同期下降明显,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利润较同期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企业盈利的首次下降,而是延续了近两年的下行形势。上海钢联煤焦事业部煤炭分析师张雯雯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3年以来,煤炭行业保供稳价成效显现,叠加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对国内煤炭的替代作用有所增加,煤炭价格逐步震荡回落,以动力煤秦皇岛港Q5500为例,6月5日为近年来价格最低点,秦皇岛港Q5500煤价617元/吨,较2023年高点下降608元/吨,跌幅达49.6%。
据了解,“煤炭一哥”中国神华利润已连续10个季度同比下滑;平煤股份利润同样连续10个季度同比下滑;淮北矿业利润连续8个季度同比下滑;冀中能源利润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滑。
煤炭市场三次大幅波动
实际上,这是自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煤炭行业经历的第三轮价格大幅波动。
据媒体报道,煤炭价格第一次大幅下行是1998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彼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亏损面在90%以上,亏损额超过100亿元。以前,我国是煤炭净出口国,几乎感受不到进口煤的竞争压力。1999年,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煤炭出口的贸易政策后,我国煤炭出口量快速增加。
从出口创汇到煤炭进口,进口煤逐渐成为我国煤炭市场的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1980年至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除1996年达到320万吨外,一直稳定在100万吨至250万吨之间。2002年,我国进口煤炭超过1050万吨,随后保持增长态势。2003年,我国一举创下9402万吨的出口最高纪录。2009年,我国开始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当年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2002年—2011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煤炭供给增加节奏相对滞后,供需缺口拉动煤炭价格上涨,煤炭产业迎来高景气度的黄金十年。
煤炭价格第二次下行是在2012年至2016年上半年,2012年至2014年这三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连续保持在每年3亿吨左右。彼时,煤炭全行业亏损面在70%以上。
近几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2023年,我国进口煤炭4.74亿吨,同比增长61.8%,创历史新高。2024年,进口煤炭5.43亿吨,同比增长14.4%,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1—5月,全国进口煤炭1.89亿吨,同比下降7.9%。
本轮煤炭下行也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据业内统计,2024年,煤炭企业亏损数量为2175家,行业亏损面为42%。今年1月至5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0.6%。
曾翔表示,这次除了我国自身基本面的变化外,还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国外发钱应对危机,从而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的出口,导致用电量激增。这次煤炭价格的波动幅度之大也是前两次所远远不及的。
那么,煤炭价格距离底部还远吗?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任慧云分析认为,目前看,国内煤炭有效供给能力较有保障,且产能弹性增强,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发展速度较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煤炭需求增速,整体来看供需格局宽松,煤价仍有向下调整空间。但近年来煤矿生产成本也有较明显增加,部分高成本煤矿在价格下行时承压增加,成本端对煤价底部支撑增强,预计煤价继续向下空间也较有限。
曾翔指出,这一轮煤炭价格下跌从2023年开始,目前价格已进入合理区间,离底部或已不远。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