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芝堂(维权))
转自:九芝堂
7月20日就要入伏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在炎热的三伏天为什么要养护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意为: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津,此乃前贤医家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方法。长期以来,这对人们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季养护阳气的原因
中医认为阳气是机体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具有温养脏腑、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具有像太阳一样的趋上的性质,同时为人体提供护卫的功能,认为阳气在人体阴阳矛盾中起主导作用,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三伏天烈日炎炎,雨水充沛,地热蒸腾,湿气易生,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夏季阳盛于外,容易外泄,逼人汗出,出汗过多,阳随津损,也会伤阴伤阳。
三伏天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就像自然界一样,这时候地下井水寒凉,烈日下很热,人与自然均为外热内寒之象。而夏季炎热,不少人贪吃冷饮,损伤人体脾胃阳气,令人吐泻。
三伏天补阳气,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趁外界阳气充足之时,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比平时补阳的效果更明显。
SUMMER
综上原因,中医先贤提出了“春夏养阳”的养生之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阳气充足了,就不易被外邪所犯,阴阳平衡,身体健康。
夏季养护阳气的2个小技巧
不花一分钱,晒背就可养阳气
原理: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人体背部是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之地,尤其是督脉,基本贯穿了整个后背,是全身阳气的“发电厂”。晒背就好比给督脉“充电”,通过阳光的照射来调动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帮助祛除寒湿,还能促进钙质吸收、改善睡眠质量。
方法:选择早上7-9点的太阳,此时阳光温煦,既有温度,又没那么灼热。初次晒背时间一般15分钟起,主要了解自己身体的耐受性,如果觉得舒服还能接受,可以循序增加时间,但千万不要贪图功效,把皮肤晒伤晒痛,更不可长时间暴晒,以免中暑。晒完出汗期间,禁止吹风、直接进入空调房。
少吃生冷,食疗调理,适当补阳膳食
少吃生冷: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喜欢吃一些凉口的食物,如凉拌菜、冷饮等,但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应适可而止。
适当补阳膳食:对于虚寒体质的人,可以在日常饮食之中加入一些辛温散寒的生姜、大蒜、紫苏、胡椒等,借助佐料的温热之性祛除体内寒气,也可用黄芪、党参等煲汤,以健脾益气助阳生。
食疗方推荐——温阳散寒
归戟羊肉汤:羊肉1000克洗净,切块,开水焯去血污;当归、枸杞子、红枣、巴戟天各10克洗净,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将焯过的羊肉块与纱布袋和适量的姜片、葱段、黄酒、高汤或沸水放入炖锅内,炖熟后弃纱布袋、姜葱,调味即可,食肉喝汤。有温阳散寒、养血补虚之功,适合冬日发病或加剧之脾胃虚寒、脾肾不足者在伏天的调养,即冬病夏治。
红糖姜水:红糖100克,姜20克。将姜洗净,切片状,煮一锅开水,放入姜片和红糖,煮30分钟即可。民间素来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吃姜可生发阳气,祛湿排毒,化痰止咳,符合阴阳相合,科学养生的原则。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广东中医药。分享旨在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有异议,将做删除处理。文章仅供交流参考,推荐产品请在专业医师下指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