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重拾敬畏之心
创始人
2025-07-19 06:15:38
0

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拍下一张震撼世界的照片:地球这个人类家园,在无垠宇宙中呈现出来的竟是一颗湛蓝色的“水星球”。这一视觉颠覆揭开了人们对人类文明根基的深刻反思。

在《蓝色水星球》一书里,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重新审视了人与水的关系:过去几千年的城市水利文明已经来到了转折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无节制侵蚀,导致地球的水循环系统正面临巨大的危机。“我们需要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水视为真正的生命之源,而不是一种可以任意操纵的资源。”由此,里夫金将地球称为“蓝色水星球”,指出人类要重新适应水圈,而不是继续强迫水圈适应人类。

里夫金以“水圈再野化”为核心概念,指出人类正面临着水文明崩溃这一严峻挑战。所谓“水圈再野化”是指,全球变暖释放了被人类“封印”的水循环系统,加速的水文循环正引发一系列极端生态反应。干旱与洪水交替肆虐,热浪与野火席卷大陆,极地冰盖与山地冰川加速消融。

作者警告,当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常态化,正在推动人类“涉水家园”发生深刻变化。到2050年,可能有35亿人面临与水相关的粮食安全威胁,可能有47亿人生活在面临巨大或极端生态威胁的国家中,这将导致人口大规模流离失所和被迫迁徙。届时,水危机将不再是区域性挑战,而是会成为影响全球的风险源。

如何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发展,又如何在发展与保护的张力间求得平衡?面对这一时代难题,里夫金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必须培养一种以水为核心的适应性经济视角,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经济发展韧性置于价值体系的顶端。

书中列举了大量现实中已经出现的创新动向:分布式水资源管理通过本地化、小型化系统,显著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区域韧性;“海绵城市”理念借助生态设施吸纳并净化雨水,有效缓解洪涝压力;创新技术如太阳能海水淡化等,为干旱地区带来了可持续的“淡水希望”;而倡导尊重水文自然节律的“慢水”运动,则重塑着城市规划与发展理念。这些实践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更代表着一种新经济思维与社会治理模式,在彼此印证中共同勾勒出人类与自然水系统和谐共生的可行路径,并不断激发更广泛的全球协作与创新活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里夫金的思考与东方的传统智慧及当代实践产生了深刻共鸣。他所倡导的对水的敬畏之心、系统治理思维以及对“水—能源—粮食”关系链的重新评估,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当代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及“流域综合治理”实践路径高度契合。各方都摒弃了征服自然的单向思维,强调在发展中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内在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永续之道。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不仅彰显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价值,也为构建全球水治理新框架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与经验支撑。

《蓝色水星球》提供的不仅是一幅预警图景,更是一份以科学为基础、以东方智慧为参照的生存指南。当水资源从私有化的藩篱中解放,回归其全球共同利益的本质属性,当各国在全球性挑战面前摒弃零和博弈,选择共生共荣,人类才可能在宇宙中这颗独特的蓝色水星球上,找到通往持久繁荣的航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再谱友谊新篇!近30支中美合唱... 近 30 支中美合唱团齐聚“鼓岭缘”合唱周,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音乐盛宴。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合唱团成...
拓荒者侯孝海 在上市公司董事长中,“老侯”是一个另类。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长达20年的跟踪采访中,无论坐的位置高...
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爱康称... 爱康集团7月18日晚间再次回应“十年体检结果未提示癌症风险,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投诉,投诉者就爱康集...
2024年我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 (来源:千龙网)人民日报北京7月18日电 18日,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落幕。本届大会以“...
美国俄亥俄州爆发抗议活动,至少...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央视记者当地时间7月18日获悉,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多地因移民问题爆发抗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