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那些潜伏在风景里的害虫
创始人
2025-07-19 05:21:58
0

  【健·妙招】

  作者:李小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

  你可曾想过,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可能正与亿万年前潜伏在地球上的“微型刺客”狭路相逢?在热带雨林的晨雾中,在他乡街头的烟火气里,那些肉眼难辨的虫体,可能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让我们跟随几位旅行者的真实经历,揭开这些潜伏在风景里的害虫的神秘面纱。

  丛林惊魂:被蜱虫“绑架”的徒步者

  “那颗‘黑痣’让我在病床上躺了1个多月。”32岁的林先生想起那段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去年,林先生到云南高黎贡山徒步。他穿着速干衣穿行在灌木丛中。第7天洗澡时,突然发现后腰上多了一颗黄豆大的“黑痣”,竟是一只吸饱血的蜱虫。他下意识地用手一拔,虫体断裂,口器残留在肉里。3天后,高烧、头痛、颈部僵硬如木板——他被确诊为莱姆病脑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神经永久性损害。

  蜱虫能感知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像特工般潜伏在草叶顶端,一旦锁定目标便迅速出击。更可怕的是,它们体内可能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新布尼亚病毒甚至森林脑炎病毒。因此,旅行者要牢记以下这些生存法则——装备玄机:穿浅色长裤,裤脚扎进袜子,喷洒含氯菊酯的驱虫剂。安检仪式:每天淋浴时检查全身,重点排查腋窝、腹股沟、头皮等“温暖褶皱区”。拔虫秘籍: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要用尖头镊子垂直夹住虫体根部,均匀用力拔出,避免旋转或挤压,伤口要用碘伏消毒。

  致命水花:血吸虫的“温柔陷阱”

  “我以为只是普通过敏,没想到医生说我的肝快变成‘虫蚀肝’了”。大学生小晴(化名)的毕业旅行险些变成生死考验。

  在湖南洞庭湖边,小晴与同伴在湖水中嬉戏。3天后,她的小腿突然布满红疹,随后高烧至40℃,皮肤泛起诡异的青紫色。数月后,医生从她的粪便中检测出血吸虫卵——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尾蚴,早已在她接触湖水的瞬间钻入皮肤,在血管中完成“逆袭”,最终在她的肝脏与肠道安营扎寨。若不及时服用杀虫药物,她的肝脏就可能像被虫蛀的木头般千疮百孔。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毫不起眼的钉螺,能让2.4亿人沦为宿主,很多旅行者因戏水、洗菜甚至赤脚踩水而中招。该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但数年后,慢性腹泻、肝硬化甚至消化道大出血会悄然降临。因此提醒玩水者,一定要避开有“血吸虫疫区”警示牌的水域,而且要注意,雨季(5-10月)风险会翻倍。防治血吸虫可以采用物理屏障,即穿防水裤或用1%氯硝柳胺浸泡衣物。若接触疫水,在此后1个月内做粪便检测,出现阳性立即就医。

  蚊虫突袭:疟疾与登革热的“午夜暗杀”

  “高烧时,我仿佛看见蚊子在眼前跳死亡探戈。”自由摄影师阿Ken(化名)在肯尼亚马赛马拉草原的遭遇,堪称现实版《蚊群危机》。

  某个闷热的雨夜,他忘记拉好帐篷纱窗,结果被按蚊围攻。一周后,他开始经历“冰火两重天”:先是浑身颤抖如坠冰窖,随后体温飙升至41℃,像被塞进蒸笼。他的血液中检测出恶性疟原虫——这种疟疾中的“头号杀手”,能在短短几日内引发脑水肿,死亡率达20%。而他的同行伙伴因感染登革热陷入高热中,血小板计数跌至正常值的1/10,全身布满出血点,宛如一颗硕大的“草莓”。

  事实上,蚊虫如同拥有“生化武器库”,会传播疟疾、登革热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在户外,防蚊要记住以下招数。气味结界:在皮肤上涂抹含20% DEET的驱蚊液,每4小时补涂一次。空间封锁:睡前点燃蚊香,或使用电蚊拍在帐篷内“地毯式扫荡”。战术撤退:黄昏至黎明是蚊虫活跃期,此时尽量待在室内,穿长袖长裤时可将裤腿塞进袜子。

  需要强调的是,寄生虫感染从来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人类与自然博弈的永恒命题。这些微型生物始终在暗处虎视眈眈,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守护好生命健康。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9日 07版)

[ 责编:姜姝琪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   本报讯(记者简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
华能罗源电厂联合研发专利获日内... 本报讯 (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近日,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结果公布,华能罗...
青岛上半年获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记者自市财政局获悉,今年上半年,青岛获中央、省转移支付资金达181.3亿元...
乡愁呼唤,鸿雁唱响家乡美 周宁县玛坑乡紫竹村航拍图 陈慈蕊 摄游客在七步镇苏家山村的高空玻璃悬台游玩。魏孙亮 摄核心提示乡贤...
福建:交出公益诉讼检察十年“成...   本报讯(通讯员房燕瑜)7月17日,福建省检察院召开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福建实践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