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顾 敏
“现在点开医院微信平台,专家号好挂多了。”61岁的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街道居民江斌翻着手机挂号记录,语气里满是轻快。由于脑梗后遗症,江斌需要定期复诊。他曾连续一周定好闹钟、蹲点抢号,但号源总是“秒光”,最后只好花300元找“黄牛”才如愿看上病。
从“一号难求”到挂号不难,转变源于秦淮区一场靶向攻坚的专项整治。去年以来,秦淮区纪委监委深入街道、社区调研时,不时听到居民抱怨“专家号挂不上”;区公安部门在开展“问需问计于民”走访时,也常收到类似反映。“秒光”的医院专家号到底去哪了?秦淮区纪委监委会同职能部门建立“双专班”,深入走访医疗系统,一场针对挂号异常的摸排随即展开。
某医院的号源全部为网上预约,可提前15天预约,网上没有约完的专家号,当天现场可以挂。但现实是,普通患者很难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到专家号。专班调取了医院近1年4万余条挂号记录,重点对热门专家近1年内的挂号信息进行比对筛查,发现了很多异常账号:多个就诊卡绑定同一支付账户;部分挂号信息里,患者名字竟是“561”“789”这类数字;有的支付宝、微信账号支付次数高达几百次,个别账号的一年支付记录高达5000多条,远超正常患者的就医频次……
顺着这些异常数据深挖,一条“技术抢号—倒卖牟利”的黑色产业链清晰起来:不法分子通过研发特制软件,非法接入医院的服务器接口,跳过验证环节,直接向服务器发起挂号请求,抢占专家号。正常患者网上挂号,从登录系统到成功付款,整个流程至少需要1分钟,而犯罪团伙利用抢号软件仅需0.02秒。这就意味着,当普通患者还没打出一个字,犯罪团伙就已经完成了一次挂号。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先用虚拟号抢号,之后再定向加价、倒卖这些专家号,完成“占坑洗号”。一个原本300元的专家号,倒手就能卖到1200元甚至更多。
问题摸清后,整治行动很快展开。公安机关一举捣毁3个“黑客黄牛”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深挖发现,一些医疗系统人员竟然收好处、为黄牛“开绿灯”。秦淮区纪委监委对医疗系统因失职渎职、收受贿赂等问题导致群众就医难的42名工作人员立案审查调查,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2人次,移送司法机关3人。同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在全区医疗系统开展专项警示教育,组织廉洁行医签名承诺,引导医务人员严守纪法底线。
打击之外,更重长效治理。区纪委监委监督职能部门压实责任,推动相关医院强化“技防”、优化挂号流程;用数据技术进行全时全程监管,让“抢号软件”“占坑洗号”无从下手;增设“候补”功能,优先保障急需患者。
“黄牛”抢号并非无迹可寻,总会留下一些异常数据。秦淮区纪委监委与区公安、卫健等职能部门建立定期交流会商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快速响应、协同作战”,既整治号源倒卖,也严查党员干部吃拿卡要等行为。如今,这场多部门联动的持久战,正让就医挂号的公平与便利,稳稳回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