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我们将苹果种植打造成特色产业,引进高标准矮砧密植技术。”二二五团一连两委委员方威强解释,“每亩较传统种植能多栽植145株果树,结果早,产量更高,能机械化作业,可节省60%人工成本呢。”
与此同时,2.76万亩“一连一特色”的特色种植产业格局正在二二五团如火如荼展开——
在拉依苏长寿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园区,盐碱地里的水稻已窜出数十厘米高;
在四连,89座连片现代化设施大棚内,各类蔬菜依托“一棚多季”轮作模式相继成熟;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援建的保鲜冷库里,刚刚采摘的鲜食桃子陆续运达,成功破解了应季农副产品储存难的问题。
“家人们,黄油桃、白油桃都可以下单喽……”四连职工帕提古丽·麦提喀斯木正在自家果园里拍摄短视频。最近两周,她的桃子销售额已接近两万元,保守估计今年能卖到十几万元。
眼下,二二五团借助北京援疆资金、企业、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建立起“党支部+龙头公司+种植基地+合作社+职工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强链补链,助力职工群众致富增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团场的变化,韩秋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团部开蔬菜水果超市的她敏锐地嗅到商机,拨通了远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儿子罗宇枫的电话:“再开一家超市!”
满怀信心的罗宇枫毅然返乡,在二二五团开设了首家一站式综合购物超市——亿民超市。
来自重庆綦江的刘渝,在网上看到团场招聘特岗教师的启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来就是5年。现在,已是二二五团中学党支部副书记的他,决定留下来,不走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批又一批青年通过公务员、事业编招考、“三支一扶”和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人才招聘渠道,陆续来到二二五团,投身一线建设。
盛夏蝉鸣,瓜果飘香。这不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那片盐碱地蝶变新生的模样吗?二二五团,在一代代兵团人的艰苦奋斗中,早已结出了累累硕果。
(原载《光明日报》7月16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