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蝶变:山西能源转型的破茧之路
创始人
2025-07-19 02:50:34
0

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这片以“乌金”著称的土地,正在转型蝶变,逐“绿”前行。

7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为山西能源发展指明方向,将推动山西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全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近年来,山西统筹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纵深推进能源革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提供强劲动能。

煤炭向“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安全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作为煤炭资源禀赋丰富的传统能源大省,山西转型发展之基础在于扛牢能源保供的政治责任,筑牢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山西省能源局党组撰文指出,“十四五”前四年,山西规上原煤产量累计51.26亿吨,圆满完成煤炭保供任务。其中,2024年产量12.69亿吨,占全国产量的26.7%,稳定了全省经济大盘。此外,电力供应稳定充裕。“十四五”前四年,山西发电量稳步增长,电力外送北京、天津、河北、湖北、江苏等23个省(区、市),外送电量占发电量的三成以上。其中,2024年发电量4516亿千瓦时,净输出电量1547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三。

在巩固传统煤炭能源优势的同时,山西致力于推动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目前,山西共有煤矿887座,总规模14.65亿吨/年,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到2024年,山西已建成55个绿色开采试点示范煤矿,120座煤矿采用无煤柱开采,煤炭绿色开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化煤矿达到268座,到2027年全省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在“双碳”背景下,煤炭不再作为单一燃料来使用,其作为原料和材料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等三部门印发的《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升煤化产品附加值,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记者表示,在传统印象里,煤炭可以供热和发电。但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出现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这样便实现了煤炭从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

澎湃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山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大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开发与供给,稳步推进氢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开发,使得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750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50.71%。新能源出力最高时占全省用电负荷的九成以上,绿电外送交易电量保持全国第一,新能源利用率连续7年超过97%。

朱克力表示,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举措。其中,山西地理环境具备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潜力,广阔的地域和充足的光照、风力资源为大规模开发提供了自然条件。发展新能源不仅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采访获悉,山西对新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并将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紧密结合,以实现环境与社会效益双赢。

从2015年获批的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首个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到如今的晋北采煤沉陷区大型风光基地,以及利用采煤沉陷区、盐碱地、沙地规划建设省级大型风光基地,山西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

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山西还开展零碳乡村试点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构建乡村新型能源体系,提高乡村用能质量,不断增加乡村居民收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山西还加快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围绕“风光储氢”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4年,山西风电、光伏产业链营收均超过220亿元,增速领跑省级重点产业链,成为驱动能源转型的绿色引擎。

晋能科技是山西光伏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博士告诉记者,目前晋能科技光伏电池组件产能约10GW,先进产能占比超过80%。公司秉持稳中求进经营理念,注重质量,强化管理,具备TOPCon、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技术积累。另外,公司依托晋能控股集团资源优势,通过煤光协同拓展市场渠道,争取最大经营效益。

记者从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山西推动绿色氢能初步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建成加氢站23座,1100余辆氢燃料汽车投运,高纯氢年产能由3.1万吨提高到4万吨。

朱克力认为,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应用前景广阔,从交通领域到工业领域都有巨大潜力。山西发展氢能,可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在氢气制取、储存、运输等环节形成产业集群。

此外,山西还布局绿氨、绿醇、绿氢新材料等产业链,依托新能源基地打造“氢氨醇油”一体化项目,在交通领域开展甲醇汽车和氢能重卡示范运营,打造绿色燃料全场景应用标杆。

重构产业生态

山西积极探索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融合路径,做强能源资源要素保障,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

朱克力向记者表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可以促进能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比如,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结合,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绿电正成为山西培育经济新动能的着力点。山西于2024年7月印发《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本省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将绿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绿电集聚出口型新兴制造业项目、吸引外资及供应链项目、吸引优质载能深加工项目和培育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项目。

其中,山西大同正加速实现从“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的动能跃升,全力打造“算力之城”。2024年,大同市的AI算力分指数跻身全国前三。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禀赋,大同着力破解算力产业高耗能瓶颈,将绿电优势转化为绿色算力竞争力,构建绿色算力产业生态。

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山西也在积极探索开展绿电直连、绿电园区试点示范。

目前,山西绿电园区已实现“破冰”,确定大同、长治、绛县等经开区开展绿电园区建设试点,通过专线专变的方式将园区周边集中式和园区内分布式新能源直连负荷,实现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方向和趋势,山西希望通过绿电资源吸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户本地,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绿色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如今山西制造的含“绿”量正在不断提高。记者从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山西坚持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工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低碳技术应用推广,近四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1%。强化绿色制造梯次培育体系,累计创建13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6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户企业入选“能效领跑者”、3户企业入选“水效领跑者”;累计6个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报考有问题,随时问知己   7月24日,常规批第2次志愿即将填报。专科好学校怎么选,专科好专业怎么选?新产业、新职业层出不穷...
2025年39个特色专业招生 ...   问:学校2025年专业设置情况如何?  答:2025年学校高职专科招生专业39个。重点打造财经商...
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非遗巡游。 西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7月18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氟硅”为何被提及二十余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行晓艺  7月1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南、威海两校区,招生计划98...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创建于1999年,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批职业本科大学。学校设威海和济南两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