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官”架桥 力争三年推动100项高校成果落地
创始人
2025-07-19 01:26:40
0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科技翻译官”架桥 力争三年推动100项高校成果落地

实验室里的顶尖技术,如何变成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这中间的“鸿沟”难倒了不少高校和企业。在成都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筹)里,一个专门解决这个难题的机构——郫都区高校成果转化中心(简称“中心”)正在发挥作用。它就像一座桥梁,用一套“1+3”组合服务,让高校的“金点子”不再沉睡,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

痛点在哪?

实验室与市场两边“说不到一块儿”

走进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高校有啥技术、企业需要啥技术,就像一个高效的“科技红娘”。

“高校实验室里宝贝多,但教授们往往埋头搞研究,不太清楚市场真正需要啥;企业呢,急着找新技术升级,却又摸不着门路。”菁弘集团产业园招商运营负责人刘忠宇打了个比方,“我们的角色就是‘科技翻译’,既懂实验室的语言,也明白市场的需求。”

面对高校专利转化率不足10%的困境,该中心创新构建了“1+3”全链条服务体系。其中,概念验证中心作为核心引擎,专门攻克“从0到1”的转化难题。在这里,科研机构可经过“原理验证—技术验证—商业验证—样机试制”的全流程打磨,最终蜕变为可触摸的产品原型。

围绕这个核心,三大专业服务站各司其职:知识产权服务站像一位尽职的“专利管家”,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科技企业服务站如同精准的“需求雷达”,提供精准对接服务;智汇蓉城工作站则像一位“资源调度师”,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这套组合拳形成了完整的“验证—保护—孵化—落地”闭环,让创新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如何运营?

“国家队”+“市场派”组合发力

光当“翻译”还不够,让技术真正落地,运营机制也得创新。据了解,该中心由郫都区科技局牵头,国有平台菁弘集团承办,并引入了市场化“外脑”——西部知名硬科技孵化平台“蜂鸟智造”,形成“国有平台引导+专业化市场运作”的特色模式。既保障了政策导向的精准性,又确保了服务贴近市场需求。

这支“联合舰队”展现出不俗实力:蜂鸟智造凭借其专业的技术经纪人团队,已成功孵化多个创新项目。其中与四川大学联合研发的“呼吸式捕蚊机”,曾以99.99%的诱捕率服务成都大运会,成为创新转化的标杆之作。

据了解,中心自今年5月底在园区企业服务中心运营以来,已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我们正在系统梳理转化需求,力争3年内推动100项高校成果在郫都落地。”刘忠宇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校创新成果“破茧成蝶”的孵化场,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郫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高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发中证稀有金属ETF发起式联... 广发中证稀有金属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简称:广发中证稀有金属ETF发起式联...
嘉实中证稀有金属主题ETF净值... 嘉实中证稀有金属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嘉实中证稀有金属主题ETF,代码562800...
娃哈哈和它的“兄弟姐妹” 中经记者 蒋政 北京报道宗氏家族的财富,在宗庆后去世16个月之后出现巨大裂痕。根据媒体报道,宗馥莉被...
在津银行通过投贷联动模式 累计...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陈璠)在7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重现抗美援朝热血篇章(图)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茵)昨晚,国内首部抗美援朝题材音乐剧《寻找李二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