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6月25日,早上8点30分,距离市政府不到400米、位于城区中坝南路的海安市综治中心大门缓缓开启,三五名群众有序进入门禁系统安检,排队取号,耐心等待窗口工作人员叫号接待。 “综治中心功能设置、运行机制、司法供给等全面升级后,发挥了县级综治中心实战功能,这里每天接待群众140余人次,通过一站式受理、平台分流交办、全流程跟踪督办,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只要跑一地、事务一站清’,确保事事有人办、件件能办好。”江苏海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综治中心主任严长江向记者介绍。 2025年5月,江苏省委政法委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制定下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全国领先为目标,以县级为重点,探索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紧贴安全需求、体现江苏特色的发展之路。要求县级综治中心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五有”目标,到2025年底,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等五方面规范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到2026年底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
由“专科”向“全科”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安市综治中心开设了30个窗口,推行“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其中社会工作部、信访局、市域治理指挥中心整建制入驻,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团队入驻,公安局、人社局等12个部门常态入驻,实现群众诉求接待由“专科”向“全科”转变。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将‘网上信访’与线下信访信息互联互通,避免多头信访、重复交办、重复处理,实现‘一个口径’处理群众诉求。”海安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综治中心党组书记吴叶青介绍,群众可通过查看网上公示,选择每天轮班接待的政法部门领导。综治中心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已有37件重点矛盾纠纷得以成功化解,区、镇信访矛盾上行量同比下降21.24%,群众满意率达97.2%。 海安市大公镇综治中心以“服务做加法,流程做减法”为导向,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指挥中心、网格、信访等政法力量整体入驻,实行集中办公。“综治中心经过升级改造,与派出所无缝衔接,派出所接到非警务类警情两分钟内出警,民警和村党支部书记、民调治保主任、网格员直接到现场,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处置率。”大公镇综治中心副主任、 镇政社办主任宋友彬介绍,群众还可以通过综治中心的“党政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公示牌选择接访领导。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是强化县级综治中心实战能力的首要目标。在新建并投入运行的盐城市响水县综治中心,2025年1月以来已接待群众943批次1291人次,受理群众诉求1677件,按期办结率达100%。“以前由于部门分散,老百姓遇到难事到处跑、多头跑,现在实行全量受理、分流交办、上下贯通、联动处置、督办落实,矛盾纠纷实现了‘一站式’化解。”响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宝金介绍。 响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还发挥“头雁作用”,今年以来在综治中心开展接访73批次,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与部门和属地单位一起现场研究解决方案。综治中心还建立“小曹120”家事调解品牌,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并将工作联系点延伸到10个镇(区)155个村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法律“贴心人”。
“前店+后厂”一站式衔接
无锡市新吴区综治中心按照县级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建设统一标准完成升级改造,按照“前店+后厂”工作模式,提供矛盾纠纷全口径受理、全周期化解、全要素服务,目前日均接待群众120余人次,办结率超过98%。 新吴区综治中心还打破部门壁垒,联动区公安、法院、检察院、纪委、人社、住建、等19个条线部门,采取常驻、轮驻、邀驻等方式,集信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功能一体,实时联动6个街道、120余个村(社区),指挥调度584个综合网格、2200个微网格。 2025年5月上旬,新吴区某公司为了降本增效,将劳务外包重新招标调整。相关信息被上报到区综治中心后,经过研判认为重新招标极可能引发在岗的120余名外包员工集体劳动纠纷。区综治中心迅速组织区人社、商务、公安成立处置专班,分两次对企业和劳务公司约谈,相关劳资纠纷处置预案迅速得到企业高层采纳,目前员工队伍稳定,企业正常运营。 而在高邮市,“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体系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通过织密三级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发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前哨”作用,力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邮市还形成了层级清晰、运转高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动纠纷化解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 与此同时,高邮市综治中心还建立了“五色”预警工作法,综合考虑事件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将各类社会治安风险精准划分为红(特别重大事件)、橙(重大事件)、黄(大事件)、蓝(较大事件)、绿(一般事件)五级预警等级,并据此进行分级响应、分类处置,努力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472件,累计化解5364件,信访案件受理量与同期相比下降42.2%。
基层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睢宁县综治中心总建筑面积达7700平方米,于2022年初建成并正式挂牌运行。该中心近年来实现了从1.0版“抓吸附”、2.0版“抓化解”、到3.0版“抓源头”的功能升级,构建形成了“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复盘总结、主动防范、源头治理、机制保障”系统治理模式,基层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在该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可以看到值班长、律师、非诉服务受理区,引导接待来访群众,真正实现“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诉、一条龙服务”。据了解,伴随睢宁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速裁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团队化入驻,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设置1个工作日内交办、责任单位1个工作日内受理、7个工作日内办结、办理质效评价1个工作日内审核的‘1171’快办解决流程,群众的每项诉求都有人管、依法办、办得快、办得好,彻底消除了推诿扯皮、低效履职问题。”睢宁县综治中心主任张金甫介绍,县综治中心还通过构建“村级前哨站、镇级主战场、县级终点站”矛盾调处体系,着力从源头上减存量、遏增量、防变量。2025年以来县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820批、1851人次,受理案件80%已办结,基层网格向综治中心上报纠纷的办结率达95.7%。 目前,江苏全省县区级综治中心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方面,要求统一受理流转、依法分类化解、落实闭环管理;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方面,要求协助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协助加强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协助开展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从基层信息采集、矛盾风险排查、治安秩序守护等全面加强功能建设。 截至目前,江苏全省95家县级综治中心已实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社、法学会等部门力量入驻全覆盖,民政、自然资源、住建、卫健、退役军人、市场监管等部门入驻率均超90%,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入驻率平均超80%,每个县级综治中心平均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4.7个、特色调解室3.3个、仲裁机构1.5个、心理服务机构0.8个,均超全国平均水平。
上一篇:我国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下一篇:外贸等各领域重大任务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