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高祎祎 实习生 曾昌龙)7月18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创新推出“一车到底”跨境公路运输模式,实现中越(昆明—河内)、中老(昆明—会晒)国际道路运输“原车原箱直达”,破解传统跨境运输换装耗时长、成本高等痛点。中越线路单程节省1天时间、成本降1000元/车,中老线路常态化运营并建成两大国际客运枢纽,推动云南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
此次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三方面举措:一是打造“一车到底”通关新模式。中方货运车辆凭《大湄公河次区域运输协定》(CBTA)证件可直接驶入越南、老挝腹地,省去换车头、吊柜、掏箱等流程,口岸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天压缩至1小时。昆明至河内(700公里)、昆明至会晒(880公里)两条跨境线路同步开通定线班列,实行“客车化”时刻管理。同时,推动海关、边检与运输企业数据互联,实现“一次申报、联合查验、快速放行”。
二是加快构建多式联运枢纽网络。昆明片区已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昆明国际客运站”和“西双版纳东盟综合交通服务中心”,提供集国际客运、铁路机场接驳、旅游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牵头发起成立“中国—中南半岛多式联运联盟”,联合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六国,整合公路、铁路、水运资源,推行“一单制”“一箱制”等联运规则,提升跨境运输组织化水平。
三是优化跨境协作机制。昆明片区与老挝交通运输部召开国际道路运输年度会谈,就线路开通、标准互认等11项议题达成共识。在货物运输方面,针对鲜花、蔬菜等时效性强的生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即到即查、优先放行”,实现“当日直达”。
改革成效已经初步显现。通关效率显著提升,改革前中越河口口岸通关需耗时24小时以上,改革后仅需1小时,效率提升达96%;中老、中越线路运输时间普遍缩短1至2天,生鲜产品有效保鲜,运输时效大幅提升。物流成本同步下降,中越线路单车节省成本1000元,“澜湄快线”每箱节约200元,万象至昆明线路整体物流成本降低40%至50%,累计为企业节省物流支出超千万元。
同时,枢纽功能持续增强。云南原本缺乏专业化国际道路客运枢纽,跨境线路零散,联运效率不高。改革后,昆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两大国际客运站相继建成投运,开通昆明—会晒、景洪—会晒等9条跨境客运线路和5条货运定线班列,打造起“公铁空”一体化、一站式接驳网络,年服务跨境旅客超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