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以前早高峰走走停停,送完孩子上学,自己也快迟到了。”7月16日,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沿线的芳汀花园小区居民张先生向记者分享自己的切身感受,“现在一路绿灯概率明显提高,早上还能多睡十分钟,通勤路上轻松多了。”
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学苑街附近商铺店主王女士也欣喜地发现变化:“门口车流比以前顺畅多了,堵车时长时间鸣笛的情况少了,噪音小了,街区环境也跟着改善了,客人进出更方便,对我们生意帮助很大。”
2025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技赋能、精细治理,聚焦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升,全面启动“百条绿波”建设工程。通过动态分析道路流量特征,科学优化信号配时策略,推动交通信号控制从“单点优化”向“线网协同”转变,为市民打造更加高效、智能、便捷的出行环境。
依托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呼和浩特市公安交管部门对路网开展深度“扫描”,综合考量交通流向、流量规律、路口间距及路段干扰等关键因素,为56条主次干道量身定制分时段绿波协调方案,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的精准化、智能化。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并启用由100条“绿波带”组成的信号协调控制网络,覆盖新华大街、丝绸之路大道、展览馆东路等城市主干道,串联起265个关键交通节点。这标志着呼和浩特市区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体系实现了从“点上突破”到“面上覆盖”的跨越式升级,智慧交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精准调控释放出强大治理效能。数据显示,绿波路段平均行程时间缩短约30%,高峰时段城区拥堵指数下降3.4%。数据背后,是城市运行效率的显著提升,更是群众出行获得感的不断增强。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负责人张新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现有绿波带运行效果,并将更多符合条件的路段纳入建设范围,让这张惠及民生的“绿波网”越织越密。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安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