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阅读提示
为了生产一枚小小的钉子,产业链上27家企业搬进一个园区,通过平台和资源共享,实现产品销售比同行溢价10%,制钉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发展。
这是邢台市任泽区共享工厂带来的改变。
原本单打独斗的制钉企业如何走向抱团发展?在共享工厂,资源如何实现高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是什么推动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任泽区,记者探访了一枚钉子通过共享制造走出的降本增效之路。
7月7日,邢台市任泽区龙泉剑集团—厚力五金产业园的制钉车间内,全自动电窑对粗拔后的钢丝进行退火处理。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厂房共享
产业链8个环节全覆盖
7月4日,邢台市任泽区龙泉剑集团—厚力五金产业园(以下简称“厚力园区”),制钉生产线上机器轰鸣。手指粗细的原材料盘条,经过拔丝、退火、制钉、热处理等多个环节,变成一斗斗待包装的成品钉。
记者参观完生产流程,起初并没有看出这里与传统工厂有什么不同,直到最后留意到盛放钉子的周转斗。
在这些容量约1.7吨的周转斗上,印着“功熙”“摩图”“亚东”等字样,这是当地制钉企业的名字。不同周转斗里的钉子,是相应企业的产品。
厚力园区,不独属于任何一家企业,这里是一个汇聚了27家金属制品企业的共享工厂。
厚力园区占地面积110亩。厂房由链主企业河北龙泉剑钉业集团(以下简称“龙泉剑集团”)投资建设,包括生产车间、磷化车间、仓储库房等约6.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租用厂房,自购设备。共享工厂2021年投产,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干壁钉。
制钉产业,属于任泽区智能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全区制钉企业约140家,主要聚集在邢家湾镇。走在镇上,“制钉厂”“金属制品厂”的招牌一家接一家。
“任泽区制钉产业集群规模大,但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品牌知名度低,产业一直面临小散低的发展瓶颈。”任泽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占强说。
在任泽区,很多制钉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只能长期从事生产环节上某一道工序,而其他工序,需要把半成品钉子外运到其他企业完成。这样一来,运输费用就成了制钉企业一笔不小的开销。
邢台市任泽区功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功熙公司”)在搬入厚力园区前,是一家专门从事制钉工序的企业。企业生产一直饱受“转运”之苦。
“从生产成品丝的企业购进原料,运费每吨10元;生产好的钉子拉到热处理企业,每吨又要10元;从热处理企业拉到邯郸永年进行磷化处理,每吨再加20元。”该公司董事长宋云飞掰着手指算,仅周转于各企业之间的运费,就让每吨钉子成本增加了40元。
40元还只是一个平均值,一些企业的周转运费甚至达到每吨80元。
2021年,功熙公司搬进了厚力园区共享工厂,这笔运费一下就省下来了。
现在,功熙公司上游的成品丝生产企业,和自家的制钉生产线在同一个生产车间。下游的热处理车间和磷化车间,距离生产车间也只有几十米。
“叉车代替了过去的挂斗运输车,成为主要转运车。相比之下,叉车运输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宋云飞说。
运费降低的同时,产品的交付周期也缩短了。
过去,很多制钉企业不敢接急单,因为产业上下游合作客户离得远,生产过程、转运过程的时间很难精准把控。现在,接单只需要考虑产能,产能跟得上,企业接急单也没了后顾之忧。
目前,厚力园区共享工厂入驻企业27家,实现了原材料盘条供应、拔丝、退火、精拔、制钉、热处理、表面处理、包装8个环节的全产业链覆盖。这也是邢台市唯一一家可实现干壁钉生产“一条龙”服务的工厂。
7月7日,邢台市任泽区龙泉剑集团—厚力五金产业园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干壁钉性能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设备共享
整合订单柔性生产
7月4日,在厚力园区生产车间,150组共享干壁钉生产设备正在生产。设备一点点把成品丝“吞”进去,完成打头、搓丝处理后,再“吐”出干壁钉生钉。
“过去,企业不敢接超出产能的大订单。现在,在共享工厂,来了大订单,多家企业可以共同生产,柔性匹配产能。”厚力园区行政总监镡玉龙说。
企业入驻厚力园区以来,依靠共享模式,设备利用率提升,人工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
邢台市任泽区鑫汉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汉达公司”)是厚力园区3家干壁钉制钉企业之一。入驻园区以来,鑫汉达公司每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5%以上,2023年,这家小型制钉企业发展壮大为规上企业。
制钉环节得到的干壁钉半成品,要经过热处理工序,增加钉子的硬度、韧性和扭力。厚力园区先进的热处理设备——托辊电炉,是企业共享的关键设备之一。
在热处理车间,65米长的托辊电炉像一条长龙,从厂房一头延伸到另一头。它由功熙公司投资300多万元采购,一天能处理30吨钉子。
其实,在入驻园区之前,宋云飞就打算买一套热处理设备,但他之前的工厂空间有限,放不下。更重要的是,他担心电炉“吃不饱”,设备利用率低。
“电炉启动一次要一万度电,但一直处在高温工作状态反而耗电量低,所以即便没有钉子要热处理,设备也不能断电。”宋云飞说。
热处理设备买得起却可能养不起,是很多当地企业不敢轻易投资的原因。但在厚力园区,有园区内企业的订单支撑,电炉投用至今,一直处在满负荷运转状态。加之设备技术先进,处理后的干壁钉性能好,客户加工费也给得高。
“干壁钉熟钉的国标硬度是550度。经过这台设备热处理后,钉子硬度远超国标,能达到650度至700度,可以打穿1毫米厚的钢板。”宋云飞说。
目前,厚力园区一共有3家企业提供钉子的热处理服务,今年年底前还将有1家新企业入驻,设备已经进入安装阶段。届时,4家企业总的热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200吨钉子。
经过电炉处理后的干壁钉,还要通过磷化工艺进行表面处理,加一层防潮防锈“保护膜”,增加表面润滑度。
在厚力园区磷化车间,4米高的全自动U型生产线正在工作。这套磷化设备由邢台市任泽区厚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智公司”)与南方的设备厂家共同研发。
“磷化过程会对钉子有一定损耗。这套设备工艺先进,相比于老工艺,每吨干壁钉处理过程中能少损耗约10公斤,每公斤钉子成本大约7元,这一项就可以为客户节省70元。”厚智公司总经理韩霞抓起一把黑得发亮、螺牙锋利的成品干壁钉说。
磷化,是干壁钉加工工序中重要的一环,它建设成本高,一次性投入要数百万元。过去,任泽区没有磷化工艺,钉子只能运到邯郸永年等地处理,交付周期最少要2天以上。
“一车干壁钉,我们现在承诺给客户的交付周期是24小时以内,帮助客户快速响应市场,减少库存成本。”韩霞说,除了省出运输时间,这套设备本身生产效率高,它不像老工艺一样依赖人工,是全自动运行,从进料到出料仅需4小时。
厚智公司的磷化设备损耗低、加工快,现在不仅服务厚力园区内的企业,还承接周边20多家企业的订单。
7月7日,邢台市任泽区龙泉剑集团—厚力五金产业园车间内,工人在制钉生产线巡检。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检测共享
产品销售比同行溢价10%
厚力园区的研发中心,设在距离园区2公里的龙泉剑集团。
7月4日,一批从厚力园区运来的干壁钉,正在这里进行盐雾试验。
“盐雾试验是模拟最易让干壁钉生锈的恶劣环境,检测钉子多久会生锈。”镡玉龙说。
五金钉类产品盐雾试验国家标准不低于36小时。厚力园区企业生产的干壁钉,在48小时以上,部分特殊产品达到96小时。
除了盐雾检测试验机,研发中心还有钉子攻速、硬度、扭力、表面损伤等从原材料盘条到成品钉的各类检测设备十几台。目前,这个研发中心是邢台市钉类产品检测设备最完备的一家,而且为厚力园区企业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这些设备采购下来要二三十万元,一般企业不会全部购买。我们过去都是把钉子送到外地检测,检测按个收费,数据结果出来要十几天。”鑫汉达公司总经理马晓玲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检测,还不花钱,客户如果对钉子性能有疑虑,企业可以随时把钉子送去研发中心,拿着检测数据和客户谈。
厚力园区的研发中心,还是一个诊断钉子疑难杂症的“诊所”。
几年前,功熙公司的干壁钉生产线刚投产时,宋云飞就遇到一个难题:生产线生产的同一批钉子,抽查检测发现攻速相差很大。有的攻速特别快,用钉枪打钉只需0.5秒;有的却特别慢,要5秒钟以上。
“工人使用干壁钉的实际场景,很多都是举着钉枪高空作业,比如天花板吊顶安装,钉钉子节奏很快。如果钉子攻速差别很大,用户根本没有耐心等,用不了几次,就会淘汰这家的产品。”宋云飞说。
这批“问题”钉子很快被送到了研发中心,一项项“体检”做下来,工作人员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了“病症”——攻速不同的钉子,尖部的开角度数有大有小。由此推断,是制钉机的模具存在问题。
“这个问题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多亏有检测仪器,而且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很强,我自己拿到数据也看不出来。”宋云飞说。
干壁钉,是紧固件产品中最重要的大类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近些年,干壁钉市场规模缩减、竞争加剧,钉子品质在竞争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龙泉剑集团是厚力园区的链主企业,也是园区干壁钉产品最大的采购商,每年为园区企业代售干壁钉5000余吨。
作为钉类产品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龙泉剑集团通过输出标准,把厚力园区的干壁钉产品质量带到新高度。
“从干壁钉原材料到成品钉,有数十项质量检测标准,我们给园区企业确定的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镡玉龙说。
在龙泉剑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厚力园区干壁钉产品合格率由最初的96.7%提升至99.6%,产品一部分出口,一部分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
“因为我们园区生产的干壁钉质量更高、交付周期更短,在市场竞争中,能比同行溢价10%以上销售。”宋云飞说,自从入驻厚力园区,他到外地跑客户的次数越来越少,很多订单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来的。(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相关
原料集采,用共享把价格降下来
7月4日,邢台市任泽区龙泉剑集团—厚力五金产业园(以下简称“厚力园区”)的仓储库房旁,工人们正在卸货,一卷卷盘条被叉车转运到库房。
这些盘条来自辛集的奥森钢铁,是生产干壁钉的原材料,全部由园区统一采购。
“我们搭建了一个原料集采共享平台,将园区内各家企业的原材料需求整合打包,确定统一采购标准,之后以园区作为采购主体,筛选确定上游供货商。”厚力园区行政主管范凯迎说。
原料集采共享,是任泽区推动中小制钉企业抱团、破解生产成本攀升难题的举措之一。
2024年,厚力园区通过集采平台,从上游钢厂订购了约4万吨钢材。因为需求量大,厚力园区可以和钢铁企业谈下来一个优惠的“批发价”。
“园区作为统一采购主体集采,比企业通过其他渠道单独采购,一吨能便宜四五十元。”范凯迎说。
邢台市任泽区功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入驻园区的制钉企业,一年的钢材需求量约五六千吨。
“价格一吨就能降下来四五十元,这个议价能力我们自己可没有,而且我们采购量少,钢厂根本不和我们谈。”该公司董事长宋云飞说,企业在入驻厚力园区之前,都只能找中间商买钢材。
按照厚力园区与钢厂签订的原材料年供货合同,园区企业日常生产可以根据需求分批下单,也就是以“批发价”零买。
钢材进货价格,是影响干壁钉利润的重要因素。然而,钢材价格随市场波动性大,及时掌握上游市场信息,就变得至关重要。
“园区和上游钢厂随时沟通信息,能预估价格走势,抓住原材料低价区间买入。”范凯迎说,相比之下,园区内各家企业的信息往往滞后,有时候原材料买贵了,生产反而赔钱。原料集采,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了这样的市场风险。
同时,厚力园区会和钢铁企业提出原材料标准,让钢厂生产更适合制造干壁钉的钢材。
集体议价、集体采购、集中仓储,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缓解了企业库存压力,让厚力园区的干壁钉生产降本提质增效。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