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大暑酷热,放化疗患者常出现体重骤降、食欲全无、精神萎靡等症状。这不仅是化疗副作用或肿瘤本身原因,高温更是重要推手。
高温会加剧脱水危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飙升13%。若忽视水-电解质-营养平衡,可能引发比化疗反应更凶险的生存危机。要注意的是,补水不等于单纯喝水,掌握高温期科学补水方案,方可阻断脱水引发的营养崩溃链。
放化疗患者为何更易脱水
高温挑战巨大:当气温>33℃时,人体80%散热靠出汗。放化疗患者静息出汗量可达500毫升/日(常人200毫升至300毫升)。部分化疗药如紫杉醇可干扰体温调节,加剧高温下隐性脱水。
肿瘤代谢“火上浇油”:癌细胞糖酵解速率极高(沃伯格效应),会产生大量乳酸。肝脏清除乳酸(Cori循环)耗水量大增。晚期患者日均代谢耗水≥2500毫升(比健康人多40%),高温再增300毫升至500毫升。
摄入障碍“雪上加霜”:放化疗尤其头颈部放疗、5-FU等常导致患者出现口腔/食道黏膜炎、溃疡,疼痛惧饮惧食。化疗还会改变味觉(金属味、苦味)、食欲差、吞咽困难影响摄入。
治疗副作用撕开“失水裂口”:放射性肠炎会影响肠道吸收功能,腹泻日失液800毫升至1500ml,超全天需水量一半;化疗会激活呕吐中枢,单次呕吐失水300毫升至800毫升;顺铂或者蒽环类药物日失水可达2000毫升;炎症破坏黏膜屏障,导致“隐性失水”200毫升至500毫升/日。
脱水触发“死亡加速器”:高温或呕吐、腹泻会导致水分丢失,血液会变得更“浓稠”、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增加50%,让血液更易凝固。脱水应激刺激肿瘤释放促凝物质,形成“促凝风暴”,导致全身微血栓风险剧增。
大暑补水五大误区与正解
放化疗患者科学补水四步法
1.算水量(个体化)
每日需水量(毫升)=35毫升×体重(千克)+呕吐/腹泻额外丢失量+高温补偿量(500毫升至800毫升)
2.选对水(对症)
3.控频率与水温
频率:每小时≤150毫升(约半杯),避免一次>200毫升。
水温:黏膜炎,4℃至10℃(激活TRPM8冷受体镇痛);肠癌/易痉挛,35℃至40℃
4.评估效果(两看)
看尿液:颜色和浓度是“晴雨表”,淡黄色(柠檬色)是达标,深琥珀色意味着缺水。
称体重:早晚波动别太大,早晚体重差>2%是脱水信号,需紧急补水。
放化疗患者的水代谢是门精密科学,大暑高温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掌握“按需计算、看尿补水、小口慢饮、对症选水”十六字诀,让每一滴水都成为抗癌的战斗力。
(作者赵蕴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张蕾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护理部)
原标题:《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飙升13%!高温天肿瘤患者如何科学补水》
栏目主编:樊丽萍 文字编辑:李晨琰
来源:作者:赵蕴华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