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愁水缸”到“甜水站”!闵行这个小区水泵房,成了物业治理的“研习课堂”
创始人
2025-07-18 19:45:59
0

(来源:上观新闻)

“我们家住在高层,以前夏天洗澡洗到一半突然就没水了,现在24小时水压稳定,水质检测数值堪比直饮水,这钱花得值!”在闵行区马桥镇夏朵园小区74号水泵房前,居民李阿姨开心地向记者介绍道。

曾经,在这个近20年历史的小区,25个老旧水泵房长期“带病运转”,是令居民糟心不已的“愁水缸”。但如今,这个空间已被居民称为“最美水泵房”,不仅是小区的“甜水站”,更成了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研习驿站”。

破题:从消除200万元“争议”开始

水压不稳、水箱老化爆裂和二次污染、很多零配件已淘汰无法采购……在夏朵园,夏季用水高峰时,居民甚至要接水备用。如何破解这一“顽疾”,迫在眉睫。

然而,当业委会提出200万元改造计划时,质疑声却扑面而来:“刚上任就做工程,是不是有猫腻?”

“矛盾从‘用水难’升级为对业委会的不信任。”小区党总支书记坦言。关键时刻,党组织牵头搭建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共商平台,邀请职能部门、水务专家论证改造方案,召开10余场座谈会,邀请社区党员、社区骨干、业主代表共同修改完善。

在参与的过程中,广大居民对项目情况越来越了解,理解与信任也逐步建立并加深。

攻坚:从“试点”到“推广”的治理智慧

为打消疑虑,夏朵园小区采用“试点先行”策略:先改造74号水泵房,验收达标后再全面铺开。

改造中,业委会全程公开招标流程、资金明细。更关键的是,业委会还组织了为期三天的“水泵房开放日”——邀请居民先后参观尚未改造的2号水泵房和已经完成改造的166号水泵房。

反差强烈的现场对比和直观的水质检测报告,让居民直呼夏朵园的水变甜了。

在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下,夏朵园历时两年半,将25个水泵房并连为9个,二次供水改为直供,200万改造款化作了3400多户居民的“放心水”。

蝶变:“设备间”变身为“治理课堂”

“在74号水泵房改造后,我们把拆下来的老旧设施以及美丽家园改造更换的门禁系统、电梯维保更换的钢丝绳、故障的监控摄像头等都陈列到了这个水泵房……看到这些‘老古董’,大家才明白维修资金真的用在了刀刃上。”业委会主任说。

如今,74号水泵房有了新使命。马桥镇将它打造为“红色物业研习驿站”,与业委会主任“老陈工作室”、“停车治理”“马尚投”“不止是水泵房”等十七个红色物业治理场景串联而成的“研习路线”共同组成夏朵园物业治理研习基地,提供赋能课程,把脉问诊。

这引得周边社区纷纷来“取经”,甚至一些外省市街镇社区干部也慕名而来;墙上的改造前后对比图、居民议事会照片、夏朵园“红色物业”大事记,成了物业治理的“活教材”。

“这里不仅是水泵房,更是信任重建的起点。”一位参观的社区干部感慨道。夏朵园用一场“透明改造”告诉人们——破解物业治理难题,靠的是党组织引领下的业委会规范化建设,靠的是“共商共治”,把居民的“质疑声”变为“参与度”。

原标题:《从“愁水缸”到“甜水站”!闵行这个小区水泵房,成了物业治理的“研习课堂”》

马桥镇供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勇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重返核谈判就恢复所有制裁   据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外长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17日与伊朗外长...
“共产党员献爱心”已募善款超7...   本报讯(记者 王琪鹏)“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动员党员参与捐...
杜惠芳:“当时的信仰一直坚持到...   本报记者 陈嘉堃  今年是杜惠芳光荣在党80年。本报记者 金瑶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税务专业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 税... 一、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一个清晰明确、科学可行的职业目标是税务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它将使我们少走弯...
歌声“架桥”   中美青少年合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供图  本报记者 吴娜 实习生 隆楚妍  7月10日至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