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蝉鸣声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农业”研学之旅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举行。7月8日至10日,第六届示范区“气象与农业”暑期夏令营研学活动吸引了来自示范区内百余位青少年参与。他们走进气象一线、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沉浸式感受气象科技如何为农业赋能。本次活动不仅是青少年探索自然科学的课堂,更是示范区气象部门推动气象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
活动紧扣示范区农业发展特点与气象服务技术优势,通过青浦区气象局、现代农业园区、哈玛匠果园及同里湿地公园四大场景联动,全景展现气象服务赋能农业的生动图景。从气象观测站到现代农业园区,从果园采摘到湿地探秘,青少年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亲身体验气象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硬核”支撑。
在青浦区气象局,气象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青少年们了解了不同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
走进现代农业园区,智能温室里的无土栽培、滴灌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让青少年们大开眼界,当他们了解到这些手段背后都离不开精准的气象服务支持,不少人感慨:“有了气象信息,种地也可以这么‘聪明’!”
在哈玛匠果园,青少年们边摘果子边学习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对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亲身感受到“气象+农业”带来的科学魅力。而在同里湿地公园,青少年们在一片绿意盎然中了解了气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功能。
活动结束后,青少年们纷纷表示,不仅学到了知识,更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变乡村、赋能农业。“以前觉得气象只是每天播报一下天气,现在才知道它跟我们的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息息相关。”来自示范区的韩同学表示,这次研学不仅让她了解了气象观测的历史和方法,更激发了她学习和研究气象科学的兴趣。
(作者:佘冰雁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