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董秘俱乐部)
精彩预览
导读★
上市公司董秘变动潮一直持续,仅上半年已有308家公司更换董秘,创历史新高。这个现象背后是新法规的推动,还是企业与董秘的双向选择?
市场生态是否已经悄悄改变?
2025年7月,A股上市公司董秘的变动潮仍在持续。
7月4日晚,胰岛素龙头企业董秘苏*递交辞呈。这位年薪近百万元的资深人士提前一年离任,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次日,金*股份披露其任职近二十年的董秘因个人原因辞职。他任期内,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三次被交易所通报批评,最近一次在2025年1月。几乎同时,ST*蓝宣布董秘离职,而三个月前,公司刚因连续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308家A股公司变更董秘,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6%,流动频率创历史新高。尽管董秘通常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但作为连接资本市场与企业的关键角色,这种密集更替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这些合规核心人员的变动,是否能反映注册制深化下公司治理生态的变化?能否真正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资本运作效率?
一、制度重构的推动
新老交接是此轮变动潮的特点之一。
比如金*股份老牌董秘的离职:这位任职近二十年的董秘曾身兼财务总监等要职,却在2023至2025年间因公司信披违规三度遭交易所通报批评,最终在2025年初辞任。
与此同时,年轻力量正加速补位。某生物医药企业27岁的证券事务代表在2025年一季度升任董秘,成为当季最年轻任职者;电子与机械设备行业吸引了最多的年轻董秘,占比超30%。
有财经观察人士指出,新一代董秘更擅长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化工具优化投资者沟通,但频繁的更换董秘可能会影响治理的连续性——比如皇*酒业两年内换了三位董秘,就暴露了岗位稳定性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新老交替呢?本质上是制度的重构从深层的推动了岗位的变动。
2025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将个人罚款上限从3万元提至10万元,首次超过了半数董秘的年薪。同步生效的新《公司法》允许上市公司取消监事会,改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履行监督职能,工行、招行等17家银行已率先完成调整。
这套“强责任+简架构”的组合拳,促使企业重新评估董秘团队的专业匹配度——当合规成本与薪酬出现倒挂,部分老将的离开便成为了必然。
二、双向选择
企业上市后,董秘的流向呈现两极分化。
部分“功成身退”者获得丰厚回报:千*科技前任董秘离任时持有220万股限制性股票,按当时股价市值超千万元;2024年A股董秘平均薪酬达76.49万元,持股董秘的平均持股市值更攀升至3648万元。
但高薪未必能留住人才。有*食品在2025年3月发布“不限学历”的董秘招聘启事,年薪仅23万至45万元,被市场视为岗位吸引力下降的信号。该公司自2019年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六年内更换了四位董秘,更是反映了企业面临的留人难题。
更严峻的是业绩变脸引发的信任危机。
某胰岛素公司董秘的离职很能说明问题:2025年1月公司预告盈利4052万元,次月下修至1164万元,最终年报却曝出4272万元亏损,三个月内业绩预测两度“变脸”。
这种信披可信度的崩塌,导致其董秘虽持有价值数百万元的股权激励,仍选择在2025年半年度预告发布前离职。
类似情况在房地产行业也有发生——某房地产龙头公司前董秘2025年初辞任时,公司正面临债务重组与销售疲软的双重压力,其年薪已从巅峰期的821万元降至104万元。
当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基础动摇,董秘职位的风险便急剧增加。
三、跨界流动
此轮变动潮还有一个显著特点——跨界流动。
纺织行业的前董秘转投汽车零部件企业;医药企业董秘跳槽环保板块等等。经济学家指出,跨行业流动避开了竞业限制,同时反映出专业董秘的稀缺。
职业定位的转型也在悄悄进行。全面注册制下,董秘职责从“事务型信披”向“价值管理”转变,需同时承担合规执行官、投资者关系顾问和资本运作操盘手三重角色。
这也促使企业更倾向招募具有投行、法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2025年初,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夏*结束20年投行生涯,转任千里科技董秘;据不完全统计,当季已有106家A股公司变更保荐代表人,其中多数是因原保代转岗到企业任职。
不过监管压力也加速了职业风险重构。2025年1月,某医药企业因信披违规被罚,董秘当月辞职生效;2024年全市场超40位董秘因违规被罚逾3000万元,医药、制造、科技行业风险最高。
新《证券法》将个人罚款上限提至500万元,远超多数董秘年薪,职业风险与收益倒挂的问题已经被大家密切关注。
四、ST公司的救命稻草
退市新规压力下,问题企业会董秘更替当做逆转的机会。
2025年初,多家ST公司密集换将:ST*峰在宣布石*入驻管理层后,股价连涨17日,累计涨幅达131.94%。但同样濒临退市的某公司,新任董秘虽有相关履职经验,仍未能阻止公司滑向面值退市——此时公司已连续6年累计亏损144亿元,资产负债率突破75%。
这种差异印证了市场的理性判断:资本运作可短暂提振信心,但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救市终将失效。
随着退市新规趋严,2025年上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20%,壳资源价值缩水超70%。这意味着ST公司董秘需在财务重整、战略转型等层面提供更专业的方案,而非仅仅扮演“救火队员”。
董秘紧迫的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
五、结语
董秘群体的流动映射出资本市场的深层变革,而不同的轨迹背后正是新旧治理理念的交织。
当308家上市公司的董秘职位换人,变化的不仅是面孔,更是A股公司治理的深层逻辑。市场最终期待的是,每一次人事变动都能成为价值重塑的契机。
只有这样,这场“变动潮”才能转化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董秘俱乐部紧紧围绕如何推动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核心主题,以互助成长和价值共享为理念,以投行大咖,资深会计师、律师,优秀投资人,上市公司金牌董秘、财务总监、董事长等导师团为依托,通过知识研习、深度访学、讲座交流和资源对接等线上线下形式,助力俱乐部会员快速成长,资源共享,打造中国卓越的资本精英俱乐部。
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