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榜单揭晓!理财产品青睐这类资产
创始人
2025-07-18 16:42:58
0

  6月,央行通过两次买断式逆回购合计投放1.4万亿元,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升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个基点至1.65%。利率债及信用债收益率均呈现震荡下行态势,信用利差在震荡中微幅收窄,其中,超长端、低评级债券品种表现出色。股票市场情绪持续回暖,上证综合指数月涨幅2.90%。银行等红利价值板块持续强势,金融指数月度涨幅超7%;科技成长亦受青睐,游戏、固态电池以及PCB、光模块、算力产业链等涨幅居前。银行理财产品表现如何?请看由中国证券报与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共建的金牛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制作的银行理财产品6月榜单。

  银行理财产品6月榜单

  【风险提示】

  本榜单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若市场环境或政策因素发生变化,将可能导致产品表现不及预期。榜单可能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情况。

  一、定期开放6个月以内

  “固收+”类产品榜单

  6月上榜产品的加权年化收益率上行,波动率上升。在15只上榜产品中,三级(中)风险产品占比达到1/3,与5月相比有显著增加。期末上榜产品的平均规模约为7.36亿元,较5月下降了23.09%。多样化投资是“固收+”产品的增强基础,而间接投资已成为重要策略。上榜产品的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相对较高,多只上榜产品对债券型基金等的配置比例高达80%,也有不少产品通过权益类资管产品和资金信托计划等进行间接投资。此外,上榜产品对金融衍生品也有少量配置。

  二、定期开放6个月及以上

  “固收+”类产品榜单

  上榜产品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上升,波动率下降,期末平均规模为1.94亿元,与5月基本持平。其中,7只产品的风险等级为三级(中),数量占比接近一半,榜单整体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北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苏银理财旗下产品表现稳定,产品留存度达到26.67%(注:产品留存度=连续上榜产品数量/上榜产品总数量*100%,以下同)。上榜产品一季末的现金类资产配置比例均在10%以下,核心组合多样化特征整体较为显著:债券投资覆盖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品类,基金投资广泛配置货币型基金、混合型基金、ETF联接基金等多类型。此外,配置金融衍生品的产品相对较少。

  三、定期开放纯债固收类产品榜单

  上榜产品的整体风险水平与5月持平,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环比略有上升,下行风险有所下降。期末平均产品规模约为9.94亿元,下降了61.50%。从资产配置来看,上榜产品中的债券类资产主要包括国开债、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以及中短期城投债,对这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所下降;对应收账款、信托贷款等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所提升。多数上榜产品通过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同业存单等方式保持流动性。持有公募基金的上榜产品仍然较多,但配置比例有所下降。

  四、定期开放混合类产品榜单

  受益于权益市场涨势提振,上榜产品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上升,下行风险略有提升,期末平均产品规模为1.79亿元,较5月上升了18.54%。上榜产品对债券的持仓比例同比显著下降,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所上升,权益类资产占比多数介于20%-50%之间。上榜产品大多持有指数基金及混合型基金,对中证红利低波ETF、港股高股息ETF、黄金ETF等配置较多。配置优先股的产品数量较多,少数产品挖掘个股投资机遇,风电设备、创新药等景气行业公司受到青睐。

  五、最短持有期“固收+”类产品榜单

  上榜产品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和波动率均有上涨。在15只上榜产品中,有9只产品的风险等级为三级(中),导致榜单整体风险水平提升。交银理财、中邮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宁银理财旗下共有6只产品连续上榜,产品留存度显著提升。期末平均规模约为10.45亿元,与5月相比略降4.57%。在投资策略方面,债权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现金类资产配置比例较小,多数上榜产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配置权益资产,少数产品同时持有金融衍生品。基金投资方面,以债券型基金为主要配置,也包含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

  六、最短持有期纯债固收类产品榜单

  上榜产品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显著上升,下行风险相对稳定。榜单整体风险水平环比上升,其中“幸福99增益固收(智享纯债)30天持有期理财”被评为三级(中)风险。从规模来看,上榜产品的平均规模为135.81亿元,较上月上升了346.45%。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信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等六家机构旗下共有7只产品连续上榜,产品留存度达到46.67%。超半数上榜产品配置了较高比例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超过30%)以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多只产品持有地方国资及城投信用债、银行永续债及高评级公司信用债。

  七、最短持有期混合类产品榜单

  上榜产品的期末平均规模约为8.17亿元,较5月下降了66.79%。从风险水平来看,6月榜单中有12只产品的风险等级为三级(中),3只产品的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和波动率明显上升。从资产配置来看,上榜产品呈现出股债配置均衡、投资多元化、行业分散化的特征。在债券投资中,政策性金融债和银行永续债的占比高;在权益方面,银行股等红利资产受到青睐,多只上榜产品还积极配置风电设备、有色金属等新兴产业。此外,上榜产品广泛配置宽基指数ETF、黄金ETF等,部分上榜产品还持有一定比例的海外基金。

  结语及评价方法说明

  7个榜单上的全部105只上榜产品来自33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管理机构。从上榜数量来看,工银理财、兴银理财、中邮理财、宁银理财、光大理财、信银理财、农银理财等机构的产品上榜数量较多。从榜单留存度来看,19家机构旗下35只产品连续上榜,整体产品留存度达到1/3,较上月有了显著增加;其中兴银理财、宁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等机构连续上榜产品数量较多。从机构类型来看,理财子公司整体优势显著。

  评价中继续着重考查产品风险等级数据。2018年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第六条和第十六条显示: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产品。金融机构应当确保每只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等级与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确保每只产品所投资资产构成清晰,风险可识别。

  6月,股市持续回暖,机构对主动权益投资的倾向明显上升,上榜产品的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上升。其中,上榜产品中风险等级为三级(中风险)及以上的产品占比达到49.52%。环比5月占比上升6.67%,且本月有3只四级(中高)风险等级的混合类上榜产品。

  将于2026年2月1日施行的《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发行和销售的投资型产品统一划分风险等级。产品风险等级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级至五级。涉及投资组合的产品,应当按照产品整体风险情况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发行机构与销售机构的产品风险评级结果不一致的,销售机构应当按照孰高原则采用并披露评级结果。

  比较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整体风险等级仍主要集中于中低风险类;“固收+”类产品的“同类不同级”现象较为突出。面对资管新规引领的大资管时代,银行理财的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榜单采用2023年1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总计20个月的银行理财市场公开数据,对公开募集、开放式净值型、币种为人民币、发行对象包含自然人可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投资类型、运行模式和期限等进行产品分类计算。

  通过年化加权收益率、收益波动、下行风险、购买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月度综合分析(定量+定性),并借助Z-Score模型进行指标综合评价。每个榜单包含15个产品。部分产品在榜单发布后可能已终止(计算时仍在存续期),但可作为参考同系列。

  榜单使用的数据覆盖了市场上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库包含的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超过30万亿元。原则上入围榜单的理财产品规模需达到8000万元及以上。考虑到混合类理财产品规模整体较小,且极个别理财产品表现突出,该条件可酌情放宽。同一机构如果有多个产品入围榜单,仅选取同系列中排名最高的产品,且入围产品总数原则上不超过2个。

  由于部分理财产品未完整披露到期报告或净值数据,榜单统计数据可能有疏漏之处。如果认为数据有偏差,请与中国证券报与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共建的金牛资产管理中心联系,邮箱:goldenbull@cuhk.edu.cn。

  【附一】

  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类型以及产品的投资性质进行类别设置。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类型为开放式,包括每日开放、定期开放和最短持有期;投资性质包括现金管理类、纯债固定收益类、固收+类(固收增强)和混合类分类,具体如下:

  【附二】

  银行理财产品指标计算权重及排名体系

  【附三】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计算指标说明

  自公布日之前的一年产品单位净值或万份收益均纳入排名指标计算范围。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其中,在年化加权收益的计算中,首先以每周交易日最后一天(周五)净值为基准计算周度收益率。然后,结合当期的周度收益率,使用Exponential权重(当期收益率数据权重为0.2,上一期周度加权收益率权重为0.8),递推计算出周度加权收益率指数EWMA。最后,可计算得年化加权收益率= EWMA*52。

  【免责说明】

  本报告原始数据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此报告仅做数据统计,不做投资参考之用。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做出任何形式的保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本报记者 李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年前5月河南影视节目制作营收...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郑州7月18日电 (记者 阚力)河南省统计局18日消息称,今年上半年该省实现...
如何保障直播带货食品安全?市场...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在京召开2025年直播带货食品安全行政指导会,部分直播电商平台和带货企业...
Nature:预测未来至210... (来源:上观新闻)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悉,北京时间7月16日,Nature在线发表武汉大学王行环教授...
6号台风“韦帕”今明影响我国,... (来源:上观新闻)中央气象台6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热带低压今天凌晨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
GDP同比增长4.2%!图解广... 7月18日,广东经济半年报出炉。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