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张美欣
近日,聋哑人古某夫妇在吉林省长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窗口前,用颤抖的手接过重新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不动产权证,突然转身紧紧拉住法律援助律师的手,他们眼眶泛红,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另一只手反复比划着“谢谢”的手势。
这处房屋曾在2024年1月被以超低价格转让,历经半年维权,终在法律援助律师介入下回归原主。
事情源于今年初,长春市信访局接待大厅来了三位特殊来访者,年过七旬的王大娘和她的女儿女婿——聋哑人古某夫妇。古某夫妇神情焦急地比划着双手,试图表达他们遇到的困难,夫妻二人名下有一套96平方米的房屋,竟被以5万元的超低价格“转让”,如今产权易主,全家陷入困境。信访律师值班室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案件指派给律师顾鸿鹄、李欣桥按照法律援助办理,并联合市残联法律援助工作站共同攻坚。
律师接手案件后,发现维权之路充满挑战。古某夫妇未接受过系统教育且与社会接触较少,无法提供完整的交易凭证,甚至说不清受让方的基本信息,同时手语交流的障碍更让案情梳理举步维艰。更紧迫的是,来访当日距离民法典规定的撤销权除斥期间届满仅剩7个工作日。
面对时间压力,法律援助律师团队迅速展开行动。一方面精准沟通,协调市残联安排资深手语翻译,建立时间轴图表逐日确认交易细节,厘清关键节点;另一方面高效取证,兵分两路赴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公安机关,调取转移登记档案及受让方陈某的身份信息。最后律师仅用2天时间便收集完诉讼所需的基本材料,并连夜整理了6组证据,于第二天赶到人民法院完成立案,迈出了维权工作的关键一步。
案件进入庭审阶段后,被告陈某采取“不答辩、不应诉、不出庭”的态度,首次开庭缺席审理。更棘手的是,原定手语翻译因故临时缺席,古某夫妇无法有效表达,庭审被迫中止。但律师团队并未放弃,而是通过多种方式突破僵局。一方面深入开展调查,在信访局协调下,走访有关部门和社区,获取陈某的工作及居住信息;另一方面情理法结合,在与陈某面谈时展示古某家徒四壁的照片,讲述其生活困境,同时解读民法典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阐明法律后果。
经过两周的持续沟通,陈某最终主动提出愿意配合过户,案件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