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烈飞 著
这样一道土城墙如何应对雨水的冲刷,这其中又有何奥秘?原来,古人采用苇箔包城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即在雨季以苇排遮盖城墙。为此,在文明门外设苇场储存芦苇。除此之外,大都城垣还采用了排水防雨措施,在城墙顶部的三合土之下,安装有供排水使用的半圆形瓦管,以减轻城墙顶部的雨水对城壁的冲刷。
大都城垣四面共辟有十一座城门。除了北城垣两门外,其余各面均为三座门,民间有大都城为哪吒城之说,这并非无稽之谈。历史上一直传说北京城下有孽龙水怪,刘秉忠通过对佛教、道教的研究,把元大都城设计成武艺非凡的哪吒形状,以求镇龙压怪,保城平安。那么,刘秉忠是怎样把哪吒的独特形象设计到元大都都城上的呢?在陈高华的《元大都》中这样写道:“大都之所以开十一门,是象征附会神话中哪吒传说的结果。哪吒三头六臂两足,南面三门象征三头,东西六门象征六臂,北面两门象征两足。”
元大都各个城门的命名,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周易》的爻辞或彖传、象传。大都城南城垣三门,为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丽正门在正中,位于今正阳门北天安门以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处,取“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之意。其功用上,有“衣冠之海”之称,是皇家贵族经常出入的地方,地位和影响最为显著。文明门,又有哈达门、哈德门、海岱门等别称,位于丽正门以东,今崇文门北东单的位置,文明门是“舳舻之津”,为经通惠河出入大都船只的关门和税卡之地,而文明门一带,也是一处风景优雅之地,古诗有“文明门外柳阴阴,百转黄鹏送好音。行过御沟回望处,凤凰楼阁五云深”的描述。西为顺承门,位于宣武门北西单处,是大都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其中又以顺承门内的羊角市最为著名。据《析津志》记载:“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以上俱在羊角市一带。”此外,还有穷汉市、柴炭市、人市、果市。各地商人纷至沓来,云集于此,其中又以南商为多,因此顺承门成为“南商之薮”。东城垣三门,为齐化门、崇仁门、光熙门。齐化门在南,明正统年间改为朝阳门,在《齐化门诗》中有这样的描述:“日出齐化门,腾腾开九光。四面起金钥,崇扉辟辉煌。都城万井烟,沃盥整衣裳。纳履戒车马,出入纷仓皇。”可见当时的繁忙盛况。中为崇仁门(东直门),取“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之意。北为光熙门(位于今东城区和平里东),与漕运的坝河相接,也是一处熙熙攘攘的热闹之地。西城垣三门,由南向北为平则门(阜成门)、和义门(西直门)、肃清门(位于今海淀区明光桥西,邮电大学西侧)。北城垣两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健德门,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
元大都的各个城门,除了南垣正门丽正门以外,均只有一个门洞。各个城门的墩台之上建有城楼,1969年在拆除西直门箭楼时,发现被明城墙包筑的元大都和义门瓮城,从而使我们对元大都的城门状况、形制有了完整的认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