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正在公开征集对《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等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本次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对包括充电宝在内的移动电源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
移动电源主要包括充电宝和户外电源等,近年来移动电源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通过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既为长期笼罩在“安全焦虑”下的充电宝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将是以公共安全为基石、驱动产业向上突围的战略转身。
安全漏洞倒逼强标破局。充电宝行业多年狂飙突进,却深陷“野蛮生长”之痛:推荐性国标《电子电气产品用便携式移动电源》约束力薄弱,CCC认证虽具强制性却非专门技术标准。监管真空下,部分厂商为逐利在电芯、电池保护系统等核心环节偷工减料,导致安全隐患如影随形。罗马仕事件仅是冰山一角,它撕开了行业低水平竞争与标准缺失的伤疤,当“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常态,消费者无异于在“雷区”中选购。
强标构筑安全与产业双重防线。此次拟推的强制性国标直击要害,诸多亮点突出。安全红线刚性化:从产品标识、电池管理系统(BMS)到材料与生产过程,新规以法律强制力划出清晰底线,彻底封堵“减配”空间;劣质产能出清加速:强制准入将重塑市场秩序,改变依赖消费者“自行排雷”的扭曲生态,从源头遏制劣质产品泛滥,倒逼企业专注技术升级;内外标准统一破壁:中国占据全球充电宝90%产能,但长期“外严内松”的双重标准埋下战略隐患——劣质内销产品不仅危害消费者,更随出口损害“中国制造”声誉。新国标推动内外销质量对标,为产业全球化扫除障碍。
标准升级攸关制造强国根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中国制造的标准全面提升也是大势所趋。换言之,充电宝强标的出台,正是践行国家战略的缩影,也是中国制造从“量”到“质”深刻转型的必然。从这个角度看,唯有以更高标准卡位技术前沿,才能在国际市场掌握话语权,让“中国标准”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安全是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线,更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底色。强制性国标为充电宝划出的不仅是一条安全红线,更是一条产业跃升的起跑线。当每一块小小充电宝都承载着严苛的安全基因,“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坐标,必将迎来新的高度。(久泰平)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