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何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创始人
2025-07-18 13:37:34
0

(来源:上观新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系统部署未来重点任务,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指明方向。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应当对标会议部署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这一综合承载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可以随着技术水平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强而不断突破。上海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可进一步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并探索在五个新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验,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吸引多类型人才扎根,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区域协同上,要以长三角一体化为重要抓手,持续强化中心辐射功能。近年来,上海大都市圈不断扩容,从最初的“1+8”拓展至“1+13”,并通过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等方式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下一步,对标“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部署,可通过优化财政补贴方式、制定统一规划标准、设立土地引资限制以及建设政府间利益分享机制等措施,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多元要素有效流动,助力长三角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建设。

第二,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面对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创新环境,要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强城市动能。

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将资源逐步向创新领域倾斜,有力提升了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24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达4.4%,集聚80余家“国字号”科研平台和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下一步,可充分发挥金融开放枢纽的作用,吸引全球资本参与创新项目投资;利用贸易航运枢纽的优势,促进创新产品全球流通。

第三,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对上海而言,重点工作在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建议以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

同时,要更加注重对接居民的异质性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收入和文化背景的居民,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把握需求,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仅就住房保障而言,重点是协调好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关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

第四,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就垃圾分类而言,重点要加强分类设施维护与管理,适时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总结与经验推广、迭代提升。在此基础上,探索优化垃圾分类技术与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绿色建筑方面,2025年实施的《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是全国首个省级法规,推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后续,可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上海在绿色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一是细化全场景全周期标准,覆盖历史建筑、乡村住宅等;二是攻关零碳技术,试点光储直柔系统与零碳社区,完善建筑废弃物闭环;三是优化激励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引入绿色保险与碳信贷;四是推广数字孪生与碳足迹数据库,强化智慧运维。

第五,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是上海在城市更新与运行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调研显示,一些老旧小区的水、电、气等管线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新形势下,有必要对老旧管线进行全面排查与更新,引入新型管材与智能化监测设备,进一步提高管线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强化自然灾害防治方面,重点要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通过公园城市与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河道整治,拓宽河道断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加大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力度,如建设下沉式绿地、蓄水池等,增强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能力。

第六,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在加强城市精神文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可通过制定上海市市民文明行为规范,覆盖城市生活主要场景,试验新机制新举措形成正向激励,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将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相融合,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式,在吸收国际文化精华之时强化本土文化的“根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营造崇德向善的城市氛围。

第七,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十五五”时期,可重点推进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万兆光网全覆盖,并确定时间表、技术路径和资源支撑;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拓展“一网通办”深度,通过跨部门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台整合进一步提升网上办、掌上办比例。

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城市交通、能源等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升级“城市大脑”系统,新增交通拥堵预警、公共卫生事件溯源等智能应用场景,推广无人机快处模式,缩短交通事故响应时间,助力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作者分别为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吴培培,上海商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王胜桥)

原标题:《对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何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吴培培 王胜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ST德豪:拟公开挂牌出售子公司... ST德豪公告,公司子公司大连综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出售所持有两处土地使用权及在...
七言|遇到你,生活一下子变甜了 “0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击起美丽的浪花。“02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英国央行严管金融机构美元风险敞... 英国媒体7月17日报道,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要求部分金融机构测试自身对潜在美元冲击的抵御能力。报道...
一文读懂MCP:技术解析与应用 (来源:宝兰德(维权))引言Introduction AI智能体浪潮下的互联互通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
美涉华报告鼓噪“大国对抗” 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近日美国参议院外委会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