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7月18日,在天津海事局2025年船舶检验区域合作工作会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船检机构代表共同签署《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兵团船舶检验区域合作工作机制框架协议》(简称《合作框架协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京津冀鲁晋陕甘青宁新 10 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船舶检验主管部门、船检机构,中国船级社总部及相关分社等单位代表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为全国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将依托中电建(西安)港航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行西部船舶检验合作交流中心(简称 “中心”)。该中心将成为区域船检业务合作的 “枢纽”、人才培育的 “摇篮” 和安全技术支持的 “智库”,也为与东部船舶检验交流合作中心实现硬连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六大合作领域。在船舶检验业务上,七省区将实现建造检验证书、图纸审核意见的 “通检互认”,使船舶 “一地检验、全域通行” 成为现实;在绿色发展领域,联合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助力水运产业向低碳转型;在人才培育方面,“政产学研用” 一体化模式将打破地域壁垒,通过联合培训、岗位练兵、师资共享,为西部船检队伍 “充电赋能”。东西部协作也已有不少成果:京津冀携手宁夏开展的船检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规范了当地营运检验程序;东部船检机构跨省支持新疆 11 艘游艇、帆船顺利完成转籍检验。
近年来,天津海事局主导的船检区域合作走出了 “三步走” 的稳健路径:从京津冀船检区域合作起步,到京津冀鲁四地签署合作协议、运行东部船舶检验合作交流中心,构建起东部水网地区协同发展机制;再到晋陕甘青宁新六省区在西宁签约,填补了西部非水网地区合作的空白。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加入让西部合作 “朋友圈” 进一步扩展,通过年度工作任务形式,将东西部船检机构的交流合作紧密相连,形成 “东部引领、西部协同、东西互补” 的全方位合作格局。
下一步,天津海事局将按照协同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持续协调十省(区、市)和兵团船检机构,进一步深化船舶检验区域合作内涵,推动船舶检验要素合理 “聚”、高效 “散”,促进船舶检验区域合作深度融合,为水上经济提供高质量检验服务,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船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