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柴校长来到学校的这3年,学生们不仅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脸上也有了比以前更加自信的笑容。”日前,兴安盟科右前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韩萨如拉对记者说道。她口中的“柴校长”,是2022年7月从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来到科右前旗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为期3年帮扶工作的德育副校长柴斌。
柴斌到学校后,积极整合两校师资力量,实施“深度优师计划”,选派青年教师赴北京市信息管理学院接受定制化培养和顶岗实践。同时,他组织14个专业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13个专业实现“3年中职+2年高职”贯通培养目标。2023年,学校本科上线率较2022年增长420%,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连续3年位居全盟第一,帮扶成效显著。
将每一次服务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措施和经济成果,是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最朴实的初衷。兴安盟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明确了思想认识到位、统筹协调到位、需求对接到位等“七个到位”的总体工作思路,系统推进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截至目前,兴安盟共有160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机构与北京市98所名优学校(单位)结对共建,覆盖5个结对帮扶旗县学校总数的85%。科右中旗第三中学、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分别被纳入北京101中学、北京二中教育集团。通过京蒙对口帮扶、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中央定点帮扶3种模式,北京市90名优秀校长、教师正在兴安盟开展支教工作,助力当地教育发展。
盛夏的一天,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高三的学生们整理衣襟,开始了18岁的成人礼。“毕业生的形象是一所学校靓丽的品牌和口碑,希望你们带着三中赋予的儒雅底色与思齐情怀,在广阔天地间乘风破浪!”音德尔第三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胡小蒙殷切地对学生们说。胡小蒙是干部人才“组团式”教育帮扶成员,从首都北京到祖国北疆,这是他扎根内蒙古的第三个夏天。跨越千里,胡小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帮扶的深刻意义。
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资源平移,而是理念的唤醒、机制的创新、文化的交融。在“京蒙同心·共铸华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行动中,扎赉特旗研学团队的学生们参观了故宫、清华大学等地,还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能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我特别激动,让我由衷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繁荣。”音德尔第三中学学生张腾跃兴奋地说。
兴安盟充分发挥自身红色、绿色资源禀赋优势,依托“一馆三址”等研学精品线路,广泛开展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京蒙少年 心手相牵”“兴安岭上石榴红”“枫情少年筑梦北京”等主题研学活动,并邀请北京广渠门中学金帆艺术团来兴安盟进行艺术交流。2023年以来,北京、兴安盟两地师生互访研学23次,参与师生达4000余人。
当北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兴安盟落地生根,当兴安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首都注入多元活力,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答卷。(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爽)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