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苹果”产业链半年发力——
94.6万吨库存果创收86.6亿元
每日甘肃网7月18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张成龙)记者日前从市林草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聚焦“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果园管理、拓宽销售渠道、筑牢防灾屏障等举措,推动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老果园更新改造15.4万亩,落实各类提质增效措施144万亩,果实套袋150亿只,销售库存苹果94.6万吨,销售额达86.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6%和67%,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
项目引擎持续发力,为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我市紧盯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谋划储备2025年重点项目111项,计划总投资4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高标准矮砧果园、数字化储选中心等重点项目86项,完成投资23.5亿元,其中灵台县绿色防控、静宁威戎冷链物流园等18个项目已建成投用。通过“走出去”招商推介,成功签约项目及销售订单13项,金额达12.7亿元,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果园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丰产增收的关键。全市构建四级技术服务体系,累计开展果园管理培训560期,培训果农8.3万人次,推动144万亩果园落实修剪、肥水管理等科学措施。在老果园改造中,完成重茬建园3.21万亩、提质改造11.42万亩,治理撂荒园4360亩,占总面积的80%。静宁县作为核心产区,完成果实套袋77.42亿只,庄浪县、泾川县分别套袋40.2亿只、15.1亿只,为果实品质保驾护航。
销售市场的持续拓宽让果农笑开颜。依托新华·中国(静宁)苹果价格指数发布的26期数据,果农精准把握销售时机,库存苹果销售率超92%。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搭建“展销推介+电商销售”双轮驱动体系,精心组织果企、合作社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大力推行直播带货、电商营销。全市线上销售库存苹果12.8万吨,销售额1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5%、31.86%。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基地+企业+商超(客户)”的订单销售模式,推动果品从“采后销售”向“采前预销”转变。崇信县、灵台县借助视频看园、实景图片等数字化手段,搭建客商与产地的“云桥梁”,实现远程看园订货。崇信县龙泉源公司签订采前销售订单2800万元,灵台县钰圣、齐翔、皇甫生态等公司4000亩果园提前锁定买家,为全市果品销售探索了新路径。
面对夏季气象灾害,全市筑牢防灾减灾防线。开展抗旱培训111期,指导完成果园覆盖97万亩、抗旱灌水40.9万亩,庄浪县追施水溶肥25万亩,静宁县落实24小时滴灌措施。通过发布灾害预警信息1.3万条、加快防雹网建设等举措,有效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了产业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樊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