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一手带领公司成为行业龙头,碧水源(300070.SZ)创始人、前董事长文剑平的结局或不理想。
7月16日,碧水源公告显示,公司股东文剑平所持公司的3744.95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截至公告日收盘,文剑平将被拍卖股份市值约为1.69亿元。
文剑平是碧水源的主要创始人,公司于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并于2019年引入中交集团,控制权随之发生了变更。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3月到2023年8月,文剑平减持碧水源股份合计套现约14亿元。
2023年7月,文剑平辞任碧水源董事长职务。一年后,文剑平被立案调查、实施留置。
2025年2月,文剑平辞任碧水源董事职务,彻底告别了公司的管理层。
当前,碧水源业绩并不理想,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5.49亿元和15.9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51%和12.65%;净利润分别为5858.50万元和6004.1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92.34%和34.29%。
而且,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碧水源应收账款高达124.87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2.63%。
3744.95万股将司法拍卖
7月16日,碧水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通过查询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获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将于2025年8月4日上午10时至2025年8月5日上午10时止(延时的除外)在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上公开拍卖公司5%以上股东文剑平所持公司的3744.95万股股票。
目前,文剑平持有碧水源2.39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比例为6.61%,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此次拍卖股份占其个人持股15.64%。
截至7月16日收盘,碧水源股价达4.51元/股,文剑平将被拍卖股份市值约为1.69亿元。
碧水源表示,文剑平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上述司法拍卖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实际上,文剑平是碧水源的主要创始人。
1987年8月,文剑平参加工作。1987年至1998年,其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国家科委中国国际科学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兼任中国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8年9月,文剑平赴澳大利亚留学。
2001年7月,文剑平学成回国后创办碧水源,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以自研自产的膜技术起家,很快成为了国内膜处理技术领域的龙头。
2010年,碧水源成功登陆创业板,并在上市首日成为沪深两市的第一高价股。彼时,文剑平身家一度高达65.66亿元,成为“创业板首富”。
然而,2018年,碧水源实现营业收入115.18亿元,同比下降16.34%;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下降50.41%,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2019年,碧水源完成了“混改”,并引入中交集团,公司控制权也发生了变更。
创始人文剑平告别管理层
碧水源易主后不久,文剑平开始频繁减持公司股份。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3月到2023年8月,文剑平减持碧水源股份合计套现约14亿元。
2023年7月,碧水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文剑平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文剑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召集人)职务,辞职后仍在公司担任董事职务。
在辞任董事长一年后,文剑平被立案调查。
2024年7月,碧水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弥勒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文剑平被立案调查、实施留置。
彼时,碧水源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知悉调查的进展及结论。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董事会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本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随后,碧水源多次召开董事会,公司均表示文剑平因被留置调查未出席会议。
2025年2月,碧水源又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文剑平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文剑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职务。
对于文剑平离职,公告中,碧水源给予其高度的评价。
碧水源表示,文剑平是公司的主要创始人,是公司核心膜技术的奠基人,公司及董事会对文剑平长久以来为公司发展、科技创新、水务环保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此,文剑平也彻底告别了碧水源的管理层。
一季度净利降34%
尽管进行了“混改”,碧水源近年来业绩并不理想。
资料显示,碧水源专业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在水处理领域拥有全产业链。
2017年至2019年,碧水源营业收入持续三年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37.67亿元、115.18亿元和122.55亿元。
2020年至2022年,碧水源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分别为96.18亿元、95.49亿元和86.90亿元。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增至89.53亿元。
盈利能力方面,2017年,碧水源净利润达25.0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公司净利润在跌宕中整体下滑,2021年降至5.84亿元,2023年又增至7.65亿元。
2024年,碧水源实现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下降4.51%;净利润5858.50万元,同比下降92.34%。
对此,碧水源表示,2024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整体市场环境影响,公司重要参股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较大亏损,导致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降幅。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碧水源为云南水务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4.02%。2024年,云南水务净利润亏损17.39亿元。
2022年至2024年期末,碧水源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47%、60.53%和62.18%,连续两年上涨。
2025年一季度,碧水源实现营业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降12.65%;净利润6004.16万元,同比下降34.29%。同期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又升至62.63%。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碧水源应收账款高达124.87亿元。
此前,碧水源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部分款项收款滞后,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