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重温炽热初心 感受精神激荡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挑战面前奋斗前行的突出精神标识,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党的精神谱系,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历史脉络、大历史面貌。而党的历史面貌,又影响着现实的面貌和未来的面貌。
□陈晋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每个时期都有艰难险阻,却干成那么多大事。她是怎样干事的?靠什么说服人们和自己一起去干大事?回答这些问题,比较好的角度,是来看看她身上的精神气质。大事业、大奋斗,总会呼唤并滋养相应的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她甫一出世,便开始铸造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气质。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品格,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以思想引领时代,以信念塑造品格,以奋斗感召群众,以牺牲昭示永恒,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谱系由一个又一个精神坐标连接而成。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这些精神坐标连在一起,便成为党的精神谱系。它们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挑战面前奋斗前行的突出精神标识,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党的精神谱系,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历史脉络、大历史面貌。而党的历史面貌,又影响着现实的面貌和未来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人有一条长波万里的精神长河。精神坐标,无疑是它炫目多彩的风景。这条长河的沿岸,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随着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年代,为了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象主要表现为不畏艰险、坚守信念、敢于牺牲、勇往直前等。在建设年代,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象主要表现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改革开放后,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象主要表现为万众一心、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等。新时代以来的精神坐标,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等。
当然,即使是同一个历史时期,因为处于不同的奋斗阶段,面临不同的现实要求,需要克服不同的实际困难和完成不同的奋斗任务,精神坐标也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比如,同样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主要是开创革命道路,延安精神主要反映的是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过程,西柏坡精神主要着眼于革命胜利后党的建设。再比如,同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人精神主要是艰苦创业,雷锋精神主要是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人格典范,焦裕禄精神主要是塑造“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的光辉形象。
另外,相同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坐标,因为面临着大致相同的自然或社会困境,或者承担着有历史关联的相似任务,有的在内涵方面也表现出很强的继承性和高度的相似性。比如,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抗洪精神表现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抗震救灾精神表现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在抗击重大传染性疾病方面,抗击“非典”精神表现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抗疫精神表现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不难发现,无论是抗击自然灾害,还是抗击重大传染性疾病,上述几种精神的内涵之间均具有一些共性。
由此可知,不同的精神坐标,相互之间既有共性连接,也有个性区别。比如,几代科研工作者在勇攀科学高峰的过程中相继形成“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其中,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等是它们互通互融的基本内涵元素。此外,“两弹一星”精神还强调“自力更生”,载人航天精神还强调“科学求实”,探月精神还强调“追逐梦想”,新时代北斗精神还强调“接续奋斗”。
还有,自20世纪50年代在建设和养护川藏、青藏公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与21世纪初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形成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既体现出精神的发展创新,也体现出二者在内涵上的相似性和继承性。
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一道共同奋斗,靠的就是这个精神谱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党的奋斗实践中,在改造世界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它会转化成为强大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人好比永远奋斗的愚公,而帮助愚公把山背走的就是人民大众。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举和精神感动了人民,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奋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转化出来的道德魅力、人格力量和政治优势。从思想形态上讲,党的精神谱系就是红色文化;从气质影响上讲,党的精神谱系就是红色基因。伟大的精神,注定要成为永远的“基因”。因此,我们研究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重点就是研究党的精神谱系。我们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基因,重点也是传承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
传承和弘扬的方式,除了理论研究,还要有立体的研究、细节的研究。因为党的精神谱系中的每一个精神坐标,都不是扁平抽象的存在,而是具有生动鲜活的实践属性。它们通过大量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人物和事件,全方位立体呈现出来,多角度集中展现出来。比如,说到井冈山精神,我们就会想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想到朱德的扁担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场景。说到长征精神,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荡气回肠的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还有那些温暖感人的“半截皮带”“半条棉被”“金色鱼钩”的故事。说到抗美援朝精神,肯定忘不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说到脱贫攻坚精神,那就不得不提到“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黄文秀、为贫困女孩点亮心灯的张桂梅、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等。
如果只有理念口号,而不能落到实处见人见事,那样的精神是感动不了人、影响不了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是因为这一个又一个落小落细落实的地点、人物、事件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让伟大的精神伟大起来,成为永恒;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河奔流不息,永远向前。这正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的目的所在,也是《大河奔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事》一书作者们撰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故事的追求所在。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本文为《大河奔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事》一书序言,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