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晓菲报道 “大夫,我家孩子一到冬天就爱感冒咳嗽,这三伏贴真能管用吗?”“我贴了几年,冬天哮喘犯得少了,这里面有啥门道呀?”入伏临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未病科门诊渐渐热闹起来,不少市民带着对三伏贴的疑问前来咨询。治未病科主任刘玉凤表示:“三伏贴的核心原理源于‘天人相应’和‘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长期积累让身体保持平衡。”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气血运行旺盛,药物更容易渗透肌肤、直达脏腑。通过在特定穴位敷贴辛温发散的药物,能最大限度鼓舞体内阳气,驱散沉积的寒气,从而改善体质、预防冬季易发疾病。像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这些“冬病”,多与肺、脾、肾阳气不足有关。冬天阳气弱,寒气易侵袭发病;夏天借自然阳气助力,用药物温通经络、补养脏腑,到了冬天就能更好地抵御外邪。
刘玉凤主任表示,三伏贴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还有体质虚弱的亚健康人群,常表现为怕冷、易疲劳、免疫力低下;此外,3-6岁的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这两类人群抵抗力较弱,更需提前调理。不过,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敷;孕妇、皮肤严重过敏者、发热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提前咨询医生。
“贴敷不是‘一贴了之’,细节决定效果。”刘玉凤主任提示,贴敷要注意时间适中,成人贴敷建议30分钟到3小时,儿童30分钟到2小时,具体以皮肤耐受度为准。贴敷后皮肤出现轻微温热、痒感是正常现象,可提前取下。若起水疱较大时,需到医院由专业人员处理。
那么,三伏贴能根治慢性病吗?刘玉凤主任坦言,三伏贴是“治未病”的手段,核心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作,而非彻底治愈。它像给身体加了一层“防护盾”,但不能替代日常治疗。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三伏贴的药物配方、穴位选择需因人而异。她还提到,三伏贴讲究“连贴”,一般连续贴3-5年效果更佳,人体阳气的调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偶尔中断影响不大,但长期坚持才能巩固疗效。若入伏当天没时间,只要在每伏期间(间隔7-10天)贴敷即可,不必严格拘泥于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