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观 | 翻垃圾找手表,舆论在“翻找”什么?
创始人
2025-07-18 07:02:31
0

转自:漯河发布

尊重劳动 而后言他

近日,山西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小时、翻找了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网友持续热议,“为了一块儿童手表,如此大费周章值得吗?”“环卫工人有没有额外奖励?”

由暖心到闹心,各种声音观点交织,也给我们多重启示最核心的还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有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平等看待、尊重关爱每一位普通劳动者,既是衡量城市治理工作得失的标准,也是量度城市文明与社会道德的标尺。

真正的劳动者,不应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城市里,环卫工人往往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来清扫,为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最值得尊重与关爱的群体。同时,他们许多都是中老年人,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容易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有时面对时代与镜头,他们或许甘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但我们决不能下意识地把他们的辛劳付出当做“理所应当”,“老实人吃亏”,甚至连一句暖心话语都听不到。

我们常说,城市治理“以人为本”。城市本就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真正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一份劳动的尊重里。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建筑工人、安保人员……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维护者,他们因劳动而光荣,因劳动而伟大。在时代叙事里,劳动不该成为卑微的注脚劳动者也不应成为暖心故事的道具。城市文明,不只看高楼大厦光鲜,更要看底层劳动者尊严。一定不能为了追逐掌声和鲜花,而迷了方向、失了初心

回到“翻垃圾找手表”事件本身,与以往热点事件不同的是,这本是一场道德冲突,不涉法律纠纷,似乎各方都有可以理解的理由,只是在道德层面缺了一块最重要的拼图,导致在事情表达和对外呈现上,给人以强烈情感错位。

形而上一点来说,这折射出社会治理上治与治统一的辩证。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准绳”以内,行政力量适当让渡,可防“用力过猛”,带来超出事件本身的意外结局。比如,假若事先正常交际社会道义,甚至“江湖规矩”来找手表,有酬寻找、红包感谢、锦旗致谢……类似种种,会不会填上舆论中缺失的那块“拼图”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有益的讨论,能够更加唤起社会对劳动、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也给予了城市一个典型舆情样本与更多社会治理启示。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孟子曰。

“尊重劳动,而后言他。”网友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冰川网络跌2.02%,成交额1... 7月18日,冰川网络盘中下跌2.02%,截至09:39,报37.27元/股,成交1.18亿元,换手率...
道恩股份涨2.06%,成交额1... 7月18日,道恩股份盘中上涨2.06%,截至09:39,报21.77元/股,成交1.55亿元,换手率...
派斯林涨2.01%,成交额13... 7月18日,派斯林盘中上涨2.01%,截至09:39,报7.62元/股,成交1374.45万元,换手...
金石亚药跌2.32%,成交额4... 7月18日,金石亚药盘中下跌2.32%,截至09:35,报10.54元/股,成交4782.07万元,...
东方创业跌2.06%,成交额2... 7月18日,东方创业盘中下跌2.06%,截至09:39,报7.59元/股,成交2357.38万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