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质量与效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意味着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使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能够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
一、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共筑融合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首先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国有企业应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建与业务相辅相成的关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这种理念应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确保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目标同向、工作合拍、措施配套。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党建融合论坛,鼓励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成功案例,激发全员参与融合的热情。同时,将融合成效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让“党建强则业务强”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二、组织构建:优化设置,强化融合保障
组织是行动的载体,优化组织设置是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关键。国有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四同步”“四对接”的要求,即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具体而言,企业应构建基层党委与基层党支部、党小组与班组相互对应的融合工作体系,确保党建工作根植于基层班组、岗位现场,嵌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特别是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养和选拔,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机制创新:完善制度,形成融合长效
机制是行动的保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国有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即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
同时,确保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发挥领导作用。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的运行机制,形成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的良好局面。通过制度创新,确保党建与业务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深度融合。
四、文化融合:以文育人,增强融合动力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国有企业应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建立多元融合的企业文化塑造机制。通过举办党建主题文化活动、编发党建文化手册、建设党建文化长廊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同时,企业应注重将党建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创建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展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五、品牌塑造: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需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国有企业应树立和强化党建品牌意识,通过合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激发组织活力。
具体而言,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流党建品牌、一流党群阵地、一流党员队伍、一流党建活动、一流经营业绩”等争创活动,分层分类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示范标杆。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中去。同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做好国企党员及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提升党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责任强化:明确职责,提升融合能力
责任是行动的驱动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需要强化责任意识。国有企业应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格。
同时,企业应加强督导考核,把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坚持党建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同步考核、直接挂钩的原则,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于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和整改。通过责任强化和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党务干部推动融合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持久战,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系统工程。它需思想引领凝心聚力、组织构建筑牢根基、机制创新提供保障、文化融合激发动力、品牌塑造展现风采、责任强化确保落实。未来,国有企业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持续探索创新融合模式,让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如此,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为国家经济繁荣铸就坚实支撑,书写新时期国企发展的壮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