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鸡山中的“文章杨状元,地理徐霞客”
创始人
2025-07-18 04:01:33
0

昆明以西,过茶马花街,登西山栈道,山路三转,旁有牌坊一座,上有对联:“文章杨状元;地理徐霞客”。穿此坊下至碧鸡山麓,便有古建两院,并排而立,原为普贤寺和碧峣精舍,今为杨慎、徐霞客纪念馆。这就是“文章杨状元;地理徐霞客”,是昆明的客人,更是昆明的贵人。

碧峣精舍

杨升庵纪念馆

杨升庵祠在碧鸡山下,高峣村旁,背靠西山,面临滇池,地势开朗。祠为四合院,有一殿、两厢、一门楼,院中有香橼树一株,相传为杨慎手植,又古柏数株,翠竹数蓬,清泉流入,小池依花,幽雅秀丽,今为杨升庵纪念馆所在,1981年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其24岁即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兼经筵展书官。正德十六年(1521),因“大礼议”之争谪戍云南。昆明人毛玉之子毛沂将杨慎迎至家中,后又“拓别墅居之,曰‘碧峣精舍’。太史往来其中,与滇人士讲学谈艺,一时多师事之。”杨慎晚年多居此读书、讲学、著述,如其诗曰:“高峣亦吾庐,安宁亦吾宅。屏居三十年,宛如故乡陌”(《晨发高峣柬邱月渚杨墨池》)。

杨慎逝世,“滇人即精舍为祠而祀之”。后“日久倾圮”,“一修于万历中,经乱复废”。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云贵总督范承勋捐资重建,又将“祠右邻普贤寺,凿款通门,以寺僧并司祠中香火”。祠中原又有升庵竹杖,为四川大节竹,长五尺,时亦为人一“借”不还,民国初年,始告官追回,时人有诗云:“新都公子老滇中,一杖优游士类从。化作邓林犹自可,莫教飞去化为龙。” 今纪念馆中,可见竹杖照片,上有杨慎自镌铭文:“中空外直,劲节虚心”,仍分明可见。

升庵祠如今已按原貌重修一新,殿楼厢房,均已恢复。正堂之上,有杨慎戍衣坐像。大堂厢房,又陈列杨慎生平图片画像,并有杨慎主要著作一览表、在滇撰书碑刻简目,还有其著作之珍本等。

杨慎在滇30余年,足迹遍及大理、保山、开远、安宁等地,而以居住碧峣精舍时间最长,居此“高峣水庄”,杨慎“日与士大夫交游”(《升庵杨慎谱》),诗酒酬唱,教授诗文,有“杨门七子”之盛。杨慎与乡民农人说书弹词,杨状元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杨慎还写诗题咏高峣风景,有“高峣口号”“翠岩晓霭”“碧关朝霞”“菱塘古帆”“水云归棹”“净耳山带”“罗桥水樁”“八村渔火”“九寺僧钟”“南峦松乡”“东林桂月”“梨园春游”“莲池秋泛”等,其《高峣十二景诗》,今刻于祠前大理石碑之上,以记地方之胜。

杨慎又广集史籍,采访人事,整理文献,成书100余种。现存者计有《滇程记》《滇载记》《云南山川志》《南中集》等,为记载云南山川风物之重要著作。杨慎又收集《古今谣》《古今风谣》等,所写大量诗文,亦多与云南有关。杨慎诗文但成,即一再传抄、翻刻,流传内地,可谓不胫而走。其治学方法,于后代学者,于清代考据学风形成,都有影响,于地方历史文化,更是贡献不凡。近代学者袁嘉谷在升庵祠题一联曰:

经籍之光,古书浑浑灏灏尔;

湖山在抱,佳气郁郁葱葱然。

普贤寺

徐霞客纪念馆

普贤寺与升庵祠比肩而立,其前有山门,过门有前、后两院,前院原立普贤菩萨塑像,后院则供观音菩萨,今皆不存,后院大殿重修后,改为徐霞客纪念馆。两厢有楼,楼上尚可见“普贤寺”三字大匾,并有陈荣昌题联:

自东汉以来,二千年变幻沧桑,重开古刹;

在西山之麓,五百里苍茫云水,一涤尘襟。

一匾一联,皆为民国初年重修普贤寺之物。

据寺中《重修普贤寺功德碑记》载,普贤寺“相传汉时即有不知其名之僧”,“始以为居”,明初,僧人王琳等在此立寺,有明一代,迭有增修,香火甚旺。清康熙年间又大修,始具如今规模。

当年徐霞客游此,曾在升庵祠用餐,后登西山,写下《游太华山记》,现镌刻于大理石碑之上,立于纪念馆前。文中记“高峣者,西山中逊处也,南北山皆环而东出,中独西逊,水亦西逼之。有数百家倚山临水,为迤西大道”,“实当水埠焉”。今山水形势,仍然如故,唯前有公路通过,对面又有徐霞客小学,校园中有徐霞客石雕,而大殿纪念馆中,亦有徐霞客石雕立像,背有溶岩石林,以示霞客入滇之状。其像则绾帽飘带,布衣长袍,一手握书,两眼向远,儒侠是也。

堂中陈列有徐霞客家乡晴川堂所收徐霞客碑刻拓片,又多图片、资料、实物,陈列霞客生平、壮游、著作、诗文、出游之地风貌等,徐霞客曾考察之昆明溶岩、温泉地貌,尤为引人注目。并有后人研究徐霞客之著作,亦不在少数。

徐霞客名弘祖,又作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万历十四年(1587)生于江阴,为中国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祖父和祖父挂过官名,至徐霞客出生,家道已经中落,其少即厌弃尘俗,博览群书,而蓄五岳之志。徐霞客19岁丧父,20岁出游,北历燕冀,西到华岳,南至福建、广东,问奇访胜,足迹遍于名山大川。50岁时,徐霞客更远行浙、赣、湘、桂、黔,直抵云南,其“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以“冥搜閟奥”,留下一部日记,“独擅奇千古”。后徐霞客至于滇西,全身俱发疹块,后更“两足俱废”,幸得丽江木土司派人护送东返,抵家之后半年,壮志未竟,阖然而逝,享年五十五岁,是时崇祯十四年(1641)。

徐霞客之游记,仅论其文字,“当为古今游记之最”,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其阔远精详,博辨真伪,更为古地理名著,地学档案。云南为徐霞客最后游历之地,亦为其游历之高峰。在距今三百多年前之明朝,一介外省布衣,孤身徒步,不畏虎豹豺狼,不惧瘟疫瘴气,跋涉茫茫荒野,攀越崇山峻岭,考察南蛮之地,其之勇气,何其壮哉!

徐霞客初入滇,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五月十日,旅滇长达两年之久,留下《滇游日记》近三十万字,占其游记四成有余,尤为人所珍重。明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进入今属昆明之寻甸县,十一月十一日走出昆明富民县,计48天,足迹遍于昆明各地,留下约5万字之日记,对昆明山川之形,江河之源,岩溶地貌,原因结果,均详加考证。风土人情,名胜之地,文士名流,亦颇多记载。三百余年之后,但一验之,其之所记,竟毫发不爽,令人惊叹。

《昆明城脉》连载之一百一十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未来之城打造足球亮丽名片 (来源:河北日报)转自:河北日报未来之城打造足球亮丽名片 7月9日,雄安容和金源小学的学生们在...
江苏气象发布:阴有阵雨或雷雨,... 转自:扬子晚报本周末硝烟再起!苏超将迎来第七轮比赛!19−20日比赛所在地气温都不算太高,为球迷朋友...
规范金融机构管理加强金融消费者... 转自:法治日报核心阅读  印发《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
【上交所】一图读懂预先审阅 (来源:东北证券金融世界)
“十四五”我国发明专利含金量提...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