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海:高原经纬与文明年轮
创始人
2025-07-18 03:36:21
0
水母雪兔子 才让当周 摄野牦牛 崔春起 摄阿尼玛卿湿地 付洛 摄

□马海轶

打开青海美的履历

大约在三四千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猛烈碰撞,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快速抬升,山地和高原不断隆起,沧海蜕变为高大陆。青海湖,以凛冽和蔚蓝的气质证明着自己海洋的身世。青海省因之而得名。以青海湖为坐标,这片土地的美向着东南西北徐徐展开。

高原的新生和隆起使中国版图西高东低的地理格局得以建立,并形成三级阶梯地势,对亚洲季风系统、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动植物的生存范围和习性随之改变,亚洲东部和南部出现了许多高山植物和特有物种。大量冰川广泛发育,为亚洲数条大河涵养水源。黄河、长江、澜沧江分别自高原腹地蓄势,奔流而出,青海由此成为“山宗水源”之地,亦有“中华水塔”的美称。

黄河从青海出发,一路劈山穿谷,奔腾不息,它挟带的巨量泥沙,在青藏高原的毗邻地带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黄土高原。黄河一路向东,在中原地带冲积出肥沃的平原,为文化的育养和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辽阔的幅员和肥沃的土壤。长江、黄河、澜沧江,站在三条巨流的出海口回望源头,这里正是华夏文明孕育的摇篮,昆仑神话、《格萨尔》史诗、精美彩陶和人类史前第一碗面条,无不昭示出大美青海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当你打开这部画册,相当于打开了青海美的履历。

在高原稀薄的空气里,在那些夜不能寐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镜头追随一个又一个寂静的清晨和孤独的黄昏,在春夏秋冬的嬗替中,走遍青海阔大的土地和壮丽的山河。西至昆仑之巅,东至湟水之滨,北至冰沟达坂,南至青南草原,我们发现了青海,感觉到了美的萌动——不断积聚,不断成长,美的存在使这些属于青海的时空变得惊心动魄。

当你打开这部画册,于是你也打开了美的证词。

美的高度往往与自然的海拔同时升高,那些圣殿般矗立的雪山,那些梦幻般漂泊的江河,那些童话一样徐徐展开的草原,那些坐落在天堂中的圣洁和庄严,那些令人惊艳而迷狂的飞翔,那些长久孕育而转瞬即逝的流动,那些生生不息而朴实无华的绽放,都生长、生活在这片人类最后的净土上。这是造化的法则,也是自然的恩赐,我们生在其中,深感幸运,然后用百倍的努力、千倍的跋涉证实:每一种美的存在、每一滴美的发现,都是那样艰辛和不易。在对美的追寻和膜拜中,每一幅画面首先表达了对时光的感念和感慨——漫长岁月里,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风和雨理所当然地表达了对这一历程中所有坚守、所有期待、所有年华、所有追求的怀想与敬意——这里的自然不仅是自然,也是装载着我们心灵的容器!所以,他们行走在心灵和自然双重的大美境界。

美一定是一种慢,一种守候,一种柔软,一种可以停靠精神车马的驿站。

当我们在时代的加速器上一路飞奔,越来越快,不能停下来,无力眷顾、无暇回忆时,就让我们从这本画册出发,从雪山下路过,溯流而上,与草原再次相遇,等待我们的心灵再次被美震惊!让我们接着展开,展开这一册由青海的美规范其属性的大书,阅读它,如同阅读由美决定的胆识和心性,由美带来的优雅与单纯。阅读“青海”这个概念与美之间的动态平衡。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另一种现实,一种几乎不可能拥有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其间的美。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梦想来到青海和已经来到青海的人们。

山宗水源

大地以最庄严的笔触,在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中书写着青海的波澜壮阔。当昆仑山脉如青铜铸就的脊梁刺破云层,6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余波仍在雪线之上震颤。那些被风侵蚀的丹霞岩层,是大地袒露的年轮,每一道沟壑都凝固着古海退潮时咸涩的叹息。

三江源头的草尖正以坚韧的触须丈量时光,各拉丹东冰川垂挂冰棱的竖琴,在-30℃的寂静里弹奏第四纪冰期的挽歌。约古宗列盆地深处,黄河源头的水滴正从冻土中缓缓渗出,像婴儿流下的第一滴泪水,途中5000公里的史诗都藏进旋转的漩涡。而扎西曲哇的泉眼在唐古拉山南麓苏醒,澜沧江携带着高原的体温,将翡翠色的波纹绣进横断山脉的裙摆。

这片土地被造物主不断整合又重新塑造,青盐结晶在柴达木的湖岸,黑颈鹤掠过黄河源的镜面,风蚀柱在魔鬼城投下苍老的影子。那些被地壳运动折断又重生的山脉,那些被冰川犁过又愈合的河谷,都在海拔4000米处完成对永恒的注解——青海从不回答自己从哪里来,它只是将星辰的碎片、古海的遗骨与季风的絮语,熔铸成横亘在时间之外的庄严王座。

一江清流

青海是地球写给生命的一封情书,落款处盖着三江源的冰蓝印章。当昆仑群峰以阿尼玛卿的雪冠承接月光,巴颜喀拉山正将黄河与长江的缎带绕成中华水塔的结绳记事。祁连山把冰川融水注入黑河的血管,岗什卡雪线之下,高原裸鲤在青海湖的蔚蓝里游弋出四亿年的进化密码。

在沱沱河的晨雾中,藏羚羊的剪影正掠过楚玛尔河的云层,隆宝滩黑颈鹤的振翅声惊醒了查旦湿地的寂静。孟达天池将云杉林倒映成翡翠屏风,坎布拉的丹霞在黄河水面拓印出十万亩赤色书卷。当季风掠过门源油菜花海,金色波浪便漫过青稞梯田,与祁连草原的银露梅共同编织高原的锦缎。

国家公园的界碑是缝合大地生态的针脚。布哈河携着普氏原羚的蹄音奔向鸟岛,冬格措纳湖的盐粒深藏着古特提斯海的记忆,玛可河谷的紫果云杉年轮里,保留着高原鼠兔与雪豹的生死契约。科考队员在八一冰川钻取冰芯时,唐古拉的风正将 2000万年前的空气分子,吹进现代实验室的色谱仪。

这片土地将沙与湖、林与草谱成交响:阿拉克湖的湛蓝浸染沙漠的起伏曲线,青南花海在鼠曲草与绿绒蒿的交替中更迭画面。青海把生态密码镌刻在每粒风化的岩盐、每滴融雪的轨迹、每声斑头雁的鸣叫里——当晨光漫过玉虚峰巅,整个青藏高原都成了托起生态文明的绿松石圣殿。

时光脉动

青海的每一粒风沙都裹挟着文明的密码。当指尖拂过柳湾彩陶上的人面纹样,5000年前的呼吸便顺着螺旋纹路苏醒——马家窑先民以赭石研磨的图腾,是流淌在黄河上游最古老的母语,至今仍在湟水两岸的博物馆里讲述着彩陶成河的神话。宗日遗址的舞蹈纹彩陶盆上,连臂踏歌的身影倒映着青藏高原最早的星河。餐叉与骨勺的出土,让史前宴饮的欢歌穿越时空,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与当代食器共鸣。

祁连山南麓的喇家遗址,凝固着4000年前灾难瞬间的陶碗,盛过人类最早的小米面条,也盛过文明在苦难中重生的坚韧。断裂的“黄河磬王”与地震裂痕重叠,却让礼乐文明的钟声在考古遗址公园的废墟上愈发清越。而在唐蕃古道的残雪中,都兰热水墓群的织锦仍闪烁着波斯立鸟与吐蕃骏马的金线,丝绸南路上往来的驼铃,早已将多元文明熔铸成高原的基因。

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当代智慧激活古老基因。玉树岩画的狩猎图被录入数字档案,丹噶尔古城的茶马市集化身非遗体验空间,长江文化公园的规划让三江源头的史诗与现代生态理念交织生长。文成公主庙的酥油灯与瞿昙寺的明代壁画隔空映照,长征文化公园的红星与清水湾的黄河浪涛隔岸应答。青海在用国家文化公园的经纬,编织出一条贯通古今的精神纽带。那些斑驳的古城墙、彩陶的裂璺、岩画的刻痕都在诉说:文明从未逝去,它的脉搏只是化作博物馆的晨光、遗址公园的月色、非遗工坊的烟火,在高原的胸膛上长久跳动。

铸剑昆仑

班玛沟的篝火仍在岩壁上跃动,峨堡镇的弹壳在月光下泛着青芒。我俯身触摸青藏公路的碎石,指缝间簌簌落下的砂砾,竟藏着半个世纪前铁锹与冻土撞击的震颤。

风穿过时光的肌理,捎来驼铃与汽笛的和鸣。1958年的金银滩,荒原上突然绽放的帐篷像雪莲般盛开,归国学者在油灯下演算的草稿纸,化作昆仑山巅最圣洁的雪。当蘑菇云腾起在戈壁大漠,那些写满热爱和奉献字迹的笔记本上,还留着未写完的家书。

祁连山终年积雪的峰顶,是离银河最近的烽火台。当年红军战士绑腿上的泥土,筑路工人冻裂的手掌,科学家望远镜里闪烁的星辰,都化作永不褪色的大旗,在海拔4000米处猎猎作响。唐古拉山口呼啸的风里,我听见铁轨与冻土相拥时的轰鸣——那是新时代的长征号角。

这片高原是精神的丰碑,用热血浇铸的碑文在阳光下闪烁:当我们在格桑花丛中欢笑时,每一片花瓣都盛着先辈们仰望过的星光。那些永远年轻的灵魂,已化作三江源的活水,在我们的血脉里永远奔流。

石榴花开

青海是造物主遗落在高地的调色盘,也是文明经纬交织的锦缎。当酥油灯在唐卡金线中摇曳时,热贡艺人正以矿物颜料与虔诚为笔,将民族文化拓印成斑斓的密码。六月会的舞步与经幡共振,於菟面具下跳跃的足音,叩响千年傩仪与当代心跳的和声。塔尔寺堆绣的菩提叶在风里翻动经卷,玉树康巴汉子扬鞭时,雪域长调的颤音已混入江河涛声。

河湟谷地的花儿漫过群山巍峨的顶峰,宴席曲的尾音环绕着土族轮子秋划出的银色弧线。撒拉族新娘的盖头被羊皮筏载过大河碧水,篱笆楼的木纹里仍嵌着撒马尔罕的月光。当果洛草原的马背藏戏拉开帷幕,《格萨尔》史诗的吟唱正与蒙古族那达慕的鹰笛和声,青绣娘子的针尖已绣完藏毯莲花,又挑起土族彩虹袖的丝线。

这片土地从未设置文化的界碑。酥油与盖碗茶在炕桌上相融,羊皮鼓与龙头琴在星空下协奏,转经筒与社火共同转动着四季轮回。青海将民族大家庭的故事熬成昆仑玉的色泽,让每座雪山每个大湖都成为接纳差异的容器。当高原的风吹过塔尔寺的壁画、撒拉族的篱笆墙与蒙古包的天窗,所有文明的段落都在日光中结晶成盐——那是时光留给大地最晶莹的民族共同体宣言。

高原魂魄

青海的风承载着雪山的魂魄,在高原脊梁上镌刻文明的等高线。当慕生忠将军用铁锹掘开昆仑的冻土,当杰桑·索南达杰用生命筑起藏羚羊迁徙的通道,尕布龙染绿西宁南北两山的荒坡,吴天一将青藏铁路铺进血氧饱和度的极限——这些名字便化作唐古拉山口的岩石硬度,永远屹立在海拔5000米的精神高地之上。

高速公路切开阿亥达拉草原的碧浪,高铁载着门源油菜花的芬芳穿越隧道群,如同现代文明与游牧传统的缝合线。青海省博物馆的彩陶纹路里,新石器时代的蛙纹正与数字展厅的全息影像对话;班彦新村的土族阿姑将青绣纹样织成太阳的光线,让古老图腾在清洁能源中重生。图书馆穹顶投下的光斑里,河湟岸畔的童谣与量子物理的公式,正在同一张书桌上流淌。

酥油灯与霓虹灯在莫家街交替明灭,杂碎摊蒸腾的热气洇散了南北两山的脊线轮廓。手抓羊肉的香气漫过拉脊山隧道,牦牛酸奶的凝脂沉淀着草原的四季。当塔尔寺的晨钟震颤青海湖的薄雾,青稞酒与拿铁咖啡正在玻璃幕墙内外完成两个世纪的干杯。

这片土地将沧桑酿成歌谣,把苦难锻造成勋章。从土族故土园的夯土墙到大数据中心的量子计算机,从玉树地震遗址的支撑架到三江源生态立法的槌音,青海始终以风的姿态奔跑——吹散茶马古道的尘埃,吹醒三江源的星河,在每粒青盐每朵格桑花里,写下高原儿女对生命的赤诚注解。

山高水长

青海将大地的馈赠熔铸成新时代的密码,在产业革命中奏响山河的变奏曲。当察尔汗盐湖被分离成锂晶体的银色,柴达木的日光便有了金属的质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正以结晶塔为笔,在戈壁上书写新能源时代的元素周期表。而高大陆山巅旋转的风机,将季风锻造成绿色电力的琴弦;塔拉滩光伏矩阵折射阳光的镜面,让每一粒光子都成为点亮东方的火种。

青南草原深处,牦牛群移动,得到有机认证的藏羊走向冷链专列。黄河上游库区的虹鳟鱼跃出水面时,将冷水鱼的银鳞织入国际生鲜版图。柴达木红枸杞在滴灌管网上涨成一片赤潮,而祁连山下的青稞田正将高原的纯净密码编进每一粒种子的DNA。

生态旅游的经纬线正重新缝合这片土地。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轨迹与茶卡盐湖的镜面重叠,昆仑神话的叙事被解构成玉珠峰的登山路线。当全省旅游环线串起原子城的光荣与雪山的秘境,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与光伏矩阵的硅片,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生态图腾。

这片曾经以牧歌丈量时间的土地,如今正用绿电为长三角输送动能,以数据中心的算力解析黄河源的生态模型。青海将产业革命的浪潮驯化成高原的溪流,让每滴融雪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当一江清水浩荡东去,携带的不仅是三江源的澄澈,更是高原对美丽中国的庄严献礼。(本文有删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扩内需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转自:中国证券报新华财经北京7月18日电 在7月17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
“链”上谋新 链博会彰显创新底... 转自:经济参考报超百项首发首秀陆续亮相、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多家知名跨国公司首次亮相……在第三届...
“四方联动”现场办公解企忧 5... 本报讯 记者赵天乙报道 7月16日,在铁岭市委组织部牵头指导下,铁岭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双进双促”专...
最新或2023(历届)关于五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飞翔在青春的世界”。  如今的我们已步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