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嘟……”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作为2025年京藏疆青蒙“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之一的五地中学生足球赛近日在首都体育学院开赛。有意思的是,对战双方不是按照地域分组,而是五地小球员根据赛场上前锋、后卫等不同职责分工混合编队,赛场成为真实体现“融铸式”教育协作理念的生动课堂。
本次足球赛为期10天,95名五地小球员在训练营中一起生活、共同训练,并分为寓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传承队”、寓意承载五地青少年足球梦想和成长希望的“梦想队”、寓意五地携手并进合作共赢的“共进队”,以及寓意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未来队”四支队伍,混合编组进行比赛。
根据赛程安排,四支球队采取单循环赛的方式,历时3天完成比赛,在此基础上,五地学生还将各自组队再进行为期3天的比赛。两种不同的比赛方式既体现了五地融合,又能呈现不同球队的地域特色和技战术。北京市教委支援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五地学生在并肩战斗中增进了解,在挥洒汗水中建立友谊,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中凝聚民族情感。
西藏达孜中学体育教师扎西江村此次带了19名中学生来京。“孩子们全部是第一次来北京,他们很珍惜这次和其他地区孩子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球技、取长补短、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流是此行的最大目的。”
来自内蒙古达拉特旗第八中学初二年级的郝国旭和新结识的小伙伴每天都会聊天,分析技战术、交流家乡的风土人情。“北京的同学热情大方,给我们详细介绍每一个景点,新疆的同学介绍当地的特产和好玩的地方,短短几天我们就建立了友谊。这次经历让人难忘,我会把感受带回去与亲朋好友分享。”
“5个地区联合起来组成1个队一起踢球,这个安排非常新鲜,让我感受到足球的魅力,收获很大。”新疆和田洛浦县第二中学的阿力木江阿布来提说。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三学生冀千里表示,非常开心能和其他四地的球员一起交流。“我在踢球过程中感受到彼此的不同风格,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作为东道主,我也会向他们普及一些北京文化,当好小导游。”
在比赛之余,小球员们还走进海淀区,参观“三山五园”和部分高校,了解区域历史文化,感受中关村高科技示范区带来的震撼。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