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架起产销桥 产业“蝶变”焕新颜
创始人
2025-07-18 00:12:45
0

(来源:千龙网)

从田间到“云端”,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犹如一座“桥梁”,助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对接市场,有效激发脱贫地区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日前,记者来到广西,走进产地,多名入驻“832平台”的供应商向记者讲述了借力平台实现产业“蝶变”的发展故事。当平台严格的品质监管与企业主动的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借力平台以商兴村 为农拓宽致富路

说起“832平台”带来的机遇和改变,广西恒稻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稻米业”)负责人吴春荣深有体会。“以前由于缺乏面向C端消费者的运营经验,我们在电商平台的销量并不理想。入驻‘832平台’后,采购端多是各级预算单位和企业客户,我曾在食品生产企业内从事过行政工作,比较了解B端客户的采购标准和流程要求,因此量身定制的服务迅速帮我们打开销路。如今来自‘832平台’的订单占总业务量的80%以上,客户复购率超过六成。”

因势利导,以商兴村,“832平台”为恒稻米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引发“蝴蝶效应”,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蹚出了新路子。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文梁村的“80后”梁东文便是受益者之一。

为照顾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在外务工的梁东文2012年决定返乡,家里的十几亩田地成为解决生计问题的关键,但“卖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梁东文。“以前种稻不讲究品种,卖粮多是卖给粮贩子,价格没个准头,遇上挑三拣四的粮贩子还会进一步压价,着实让人发愁。”梁东文的经历,折射出的是传统散户种植模式下所面临的销售难题。

转折发生在2020年,正是这一年,恒稻米业入驻“832平台”。来自“832平台”稳定的采购订单推动恒稻米业以“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当地农户达成合作,将分散的农户纳入标准化种植体系。“该模式以优良水稻品种为基础,以市场订单为纽带,以委托种植方式托管给农户种植管理,我们免费提供秧苗,并聘请农技专家负责植保指导,还提供统一收储等服务。”吴春荣告诉记者。

谈及这一合作模式的好处,梁东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亩地每季可节省180元种子成本,收成时每吨还可省下20元运费,按5亩地一年种两季算,一年可以省下近两千元,更关键的是根据稻谷回购约定,在同等市场价格行情下恒稻米业的收购价还会比市场价每斤高出3-5分钱,如今真正实现了种得省心、卖得放心。”

从合作前稻谷卖不上价,到如今不愁销路收益有保障,梁东文真正实现在家门口致富。梁东文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恒稻米业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带动农户超过100户,其中含脱贫户20户。

吴春荣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稻米产品品质及价值,让农户切实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公司还成立了大米生产加工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工作岗位,提高农民家庭收入。

如今在上林县,恒稻米业的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已达1115亩,距离种植基地仅5分钟车程便是生产加工基地,加工碾米、包装出货……从种植到加工,一条全环节稻米产业链正逐步成型,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标准化建设 铸牢品质基石

机遇之中也伴随着挑战。自上线运行以来,“832平台”严格审核产品帮扶属性,加强商品质量与价格监管,实现平台商品优质优价。“帮扶属性和商品质量是‘832平台’的底线、红线、生命线,不可逾越,对于不符合帮扶属性及平台规则和规范要求的供应商将进行严肃处理。”“832平台”供应商服务部总经理何颖表示。

一边是来自政府采购等B端客户对产品质量、资质认证等方面的高标准,一边是来自“832平台”对供应商帮扶属性和商品质量的严要求。双重挑战倒逼着入驻“832平台”的供应商不断提升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水平。

在吴春荣看来,农户种植品种分散、规模零散,品质无法保证的同时也难以形成稳定的收购规模,行业议价能力较弱。通过定向收购和标准化生产加工,才能做好品质管控,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为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市场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谈及推进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2020年10月入驻“832平台”的广西巴马半亩良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半亩良田”)相关负责人黄盛中向记者讲述了一笔订单背后的故事。

“入驻‘832平台’后,一家来自上海的餐饮企业向我们采购一批冬瓜,在规格上明确要求冬瓜的重量为4斤半,但我们当时尚未建立标准化流程,收回来的冬瓜也参差不齐,不符合企业要求,最后4吨冬瓜都无法实现交付,我们亏损了3万元。”回忆起当年那次经历,黄盛中至今难忘。

正是这次经历让黄盛中意识到推进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从那之后,我们开始推动订单农业的模式,根据采购需求与农户签订合同,在种植环节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这样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农户的收入稳定性。”黄盛中告诉记者,以“832平台”为“桥梁”,半亩良田和深圳、上海、广州等地数十家预算单位、大型连锁企业合作,成功打造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

今年以来,半亩良田还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成立农产品工厂,从销售型企业向生产加工型企业转型,通过租赁和改良35户脱贫户的土地,成功扩展了基地种植面积至164亩。“之前收购农产品回来进行加工主要依赖代工厂,这导致我们在品质把关和成本控制上处于被动地位。为此,我们自建工厂并升级产品包装,通过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黄盛中说。

“品牌+物流”双轮驱动 助土特产出山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直接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短板,农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供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制约着农产品涨身价、拓市场。

好品质是农产品打开销路的基石,而品牌建设与物流配送则是农产品提升身价的“放大器”与走向市场的“守护者”。在黄盛中看来,要让巴马的农产品在市场中既“走得出去”,又“站得稳、留得住”,一方面要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

为突破“小而散”的发展瓶颈,半亩良田倡导并发起创办巴马电子商务协会,让巴马县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企业汇聚一起发挥合力,通过积极与京东、顺丰等物流企业洽谈,将物流费率从每公斤12元降至5元。此外,半亩良田还通过供销云仓渠道,成立巴马832产地仓,进一步节约大量物流成本。

“832产地仓的建立便于管理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收储、保鲜、质检、发运等环节,通过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的作业流程,充分发挥832产地仓物流资源集聚效应,解决农产品供应商物流发运难、成本高的问题。”黄盛中说。

半亩良田还在巴马当地打造共享工厂,为当地的初创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扶持。“小规模生产者往往无法承担高昂的生产成本,比如一个产品的包装袋最少需要5万个起订。共享工厂可以为小生产者提供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还提供直播间、摄影棚等设施,降低的成本不仅增加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也使巴马县域的农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促进了销量,从而增加农户的收入。”黄盛中说。

“832平台”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推出“乡村振兴公益行”行动计划。据了解,该行动旨在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入驻平台,扩大政府采购帮扶覆盖范围;帮助供应商提升店铺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供应商市场竞争力;帮助供应商提升商品化和品牌化能力,提升脱贫县农副产品和“832平台”品牌美誉度。

何颖告诉记者,通过“培、育、推”一体化帮扶路径,“832平台”今年将推动实现脱贫县“百千计划”的目标:一是培育100家标杆示范店铺,提升脱贫县供应商整体运营效率;二是推出1000款品牌化商品,助力脱贫县商品标准及品牌提升。(记者 张缘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诺安精选价值混合C净值上涨5.... 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诺安精选价值混合C,代码022150)公布7月17日最新净值,...
华夏先进制造龙头混合A净值上涨... 华夏先进制造龙头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夏先进制造龙头混合A,代码013107)公布7月17日最...
中航优选领航混合发起A净值上涨... 中航优选领航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航优选领航混合发起A,代码022852)公布7月17日...
博时5G50ETF净值上涨3.... 博时中证5G产业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博时5G50ETF,代码159811)公布7...
泰信低碳经济混合发起式C净值上... 泰信低碳经济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泰信低碳经济混合发起式C,代码013470)公布7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