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湾区之声
微纳米无电制冷助十五运会志愿者驿站表面降温达15摄氏度,将为十五运会减少碳排放超200吨;在先进室内导航技术下,观众和运动员在广东奥体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大型场馆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即可精准找到座席和卫生间……
众多科技运用的技术源于香港,在广东转化,最终服务于十五运会,助力精彩、安全、绿色办赛。
零碳无电制冷技术落地志愿者站
无需装空调
以往,大型赛会的室外志愿服务站,在太阳炙烤下,需要安装专门的制冷降温设备,能耗较高。有赖于一项源于香港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技术(也称被动辐射制冷技术),十五运会志愿服务驿站将无需安装空调,表面喷涂特种涂料即可达到降温、降耗的效果。
这项应用技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该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经理朱龙潜博士介绍,被动辐射制冷技术通过微纳米级仿生结构,形成类似撒哈拉银蚁角质层的功能涂层,可反射绝大部分太阳光,并通过中红外线辐射实现被动式制冷的效果。
朱龙潜还展示了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料及运用该技术的凉感上衣。十五运会期间,凉感服饰将小范围试点运用。
“在这种技术下,在华南地区秋季,建筑外层表面降温可达15摄氏度,而室内降温约5度。若在夏季,降温幅度更大。届时,广州赛区约100个志愿者驿站将喷涂这种涂层。”朱龙潜说,初步估算,在十五运会志愿服务演练及赛事上岗期间,这项技术将提供50万瓦的制冷量,节约38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0吨。
室内定位技术首次运用于大型赛会
由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创新科企码石科技,依托于港科大国际领先的科研优势,致力于精准室内定位技术研发,自主研发出轻量级地图引擎。
“我们用于全运会场馆导航的‘识路’系统,融合了蓝牙、北斗、GPS、手机陀螺仪导航等多种技术,导航精度能够精确到2米以内。赛事期间,观众、运动员手机扫码或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实时精准导航。”码石科技文体事业部负责人罗华伟说,“识路”系统破解了大型场馆精准定位难题,也将是在全运会上首次运用于大型赛事。届时,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体中心、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广州残疾人运动中心等主要场馆,参赛、观赛人员将享受到该服务。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目前有一大批研发源头在香港、应用和市场在内地的科技成果,今次十五运会是一次极佳的展示窗口,将更好带动粤港产学研合作,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
来源:点新闻
监制/胡翼 宋雪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葳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