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淀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推出改革举措,在北京市区级营商环境评价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在7月17日北京市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海淀专场发布会上,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府分工为常务)、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岳立介绍了海淀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为企业降本增效打造的“海淀方案”。
据岳立介绍,海淀区以科技赋能流程再造,努力让企业办事更“省心”,以深化“区块链”应用,实现证明材料链上核验全覆盖,办事时间平均缩短60%以上。
建筑工程领域实现全程网办,审批要件简化70%
“海淀区是一个能够让企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热土。”岳立介绍,海淀区以科技赋能流程再造,努力让企业办事更“省心”,以深化“区块链”应用,实现证明材料链上核验全覆盖,办事时间平均缩短60%以上。
在建筑工程领域实现全程网办,审批要件简化70%,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全程“零材料”;推行告知承诺改革,累计为企业节约办理时间22万余个工作日。
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财金协同平台累计解决中小微企业6270笔贷款融资需求,发放贷款总额227.41亿元,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实现信贷投放284.56亿元;在打通专利转化与应用的关键堵点上,推进23家高价值专利运营中心建设,设立19家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工作站,集聚200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5000名专利代理师,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在助力企业上市上,建立全市首家上市企业发展基地,全区上市企业总数超260家,居全市第一。
岳立表示,海淀致力于解决企业跨境发展挑战,努力让企业“开疆拓土”更有信心。成立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设立了9家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站,落地运行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中关村科学城服务站,为企业出海提供支撑。
搭建“出海”公共服务和一站式国际综合服务平台
今年,海淀从企业角度出发制定了八类措施,简称“海八条”。在助企降本方面提出2类9项具体措施,希望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为企业降低经营中的隐性成本。为了将政策和资源及时送达企业,海淀将在街镇建立营商环境工作站,企业可以直接通过该工作站近距离获得政策咨询解读、服务资源对接以及诉求解决。
海淀为企蓄势增效方面提出4类17项具体任务,通过金融、创新等关键要素赋能,助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和发展。在金融支持方面,将进一步丰富资金渠道,建立适合海淀创新生态的投资策略与组合,拓展财金协同平台金融产品,挂牌运营科技金融服务驿站。
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将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服务,配备“创业管家”和10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产业免费空间,布局百亿元科技成长基金。在加强企业权益保障方面,将按照行业、产业分类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完善“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工作站”布局,优化多元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将强化专业服务支撑,支持企业完善国内外市场布局,搭建“出海”公共服务和一站式国际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加速器多点落地,全球布局。
岳立介绍,为了聚合社会力量,会定期公开街镇可利用空间信息,免费支持商协会开展活动,搭建企业需求与社会资源精准匹配对接平台。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上一篇: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