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时间:7月17日15-16时
地点:清河站室外站房顶
温度:顶棚屋面板材70.7 ℃
7月17日15时,宽敞明亮的清河火车站候车大厅里,空调开足马力劲吹凉风,赶车旅客难以察觉屋外的炎热。就在同一时间,候车大厅的站房顶,杨晋贵正和两名同事给清河站房顶屋面做全方位的“体检”。
杨晋贵是国铁北京局北京房建公寓段清河站岗点班长。候车大厅东北角别有洞天,他和同事们带着扳手、改锥等工具,动作麻利爬上3段手攀楼梯,从一米见方的出口爬到了站房顶。
一上屋顶,蒸腾的热浪扑面而来,阳光灼人又刺眼。抬头时,杨晋贵和同事们只能眯着眼睛。站顶四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复兴号列车沿着铁轨进出站,城市马路车水马龙——虽然景色十分优美,杨晋贵和同事们却无暇欣赏,他们沿着约500米长的马道走走停停,眼睛紧盯着防风夹、采光井、排烟窗等容易出现隐患的部位。
没走几步路,汗珠便顺着他们的额头淌下来,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不仅热,还晒!连偶尔吹过的微风都成了热风。脚下的铝镁锰合金屋面板材,隔着鞋底也能感觉到热。记者用测温枪一测,70.7℃!即便如此,杨晋贵和同事们还是时不时弯下腰,用手轻轻触碰发热的屋面板材、拽一拽发烫的螺丝,感受它们的紧固程度。“南数第二个采光井西侧,防风夹螺丝轻微松动,已拧紧。”杨晋贵将情况记录下来。屋顶作业,他的手机常常被晒到无法使用。
“高温环境下,采光井上密封胶容易开裂。”杨晋贵爬上攀梯,仔细查看采光井顶部的密封状况,接着又查看排烟窗是否完全闭合。每一处细小的隐患,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
有一处排水沟需要在房顶的边缘作业。杨晋贵将安全带拴在一旁的钢索上,仔细查看排水沟里的杂物。“汛期,更要保证排水沟里没有淤泥杂物,保证排水通畅。”说着,他从排水沟掏出些许杂物。
爬上房顶前,先要钻到闷热的夹层里,这里有纵横交错的钢梁和支架。杨晋贵忍着燥热检查钢结构开裂、锈蚀情况。相当于上屋顶前,他还蒸过一回“桑拿”。
杨晋贵有个自己都没发现的小动作——时不时摸一把身上带的工具。“我还真没发现自己的这个动作,应该是不自觉的。”杨晋贵憨憨地解释,一边说,手又不自觉地碰了碰工具,“在这里干活,脚下就是候车厅,哪怕是一颗螺丝都不能掉。”
从清河站建站起,杨晋贵便开始登高作业,对清河站屋顶每个位置都了如指掌,早已克服了对“高”的恐惧。“守护清河站的一砖一瓦,让候车大厅的旅客能安全地进出站,我做这些事儿都不算什么。”杨晋贵说。
摄影 魏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