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
7月17日,有市场消息称,香港有部分银行拟讨论设立“坏账银行”以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
针对上述传言,当日晚间,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言人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无意设立传闻中的“坏账银行”。此外,据香港金管局了解,相关银行也没有此计划。
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强调,该局一直要求银行审慎管理信贷风险,整体而言,香港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信贷风险可控,拨备充足,银行信贷拨备覆盖率超过140%,盈利良好,相关传闻并没有根据。
前述市场消息称,近期,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多家香港银行近期已与顾问公司接洽,并就设立专门机构处理坏帐问题进行初步讨论,而其中一个设想是效仿内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MC)的做法,处置不良资产。
对此,恒生银行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对市场猜测不作任何评论。”
6月,香港金管局发布的香港银行业概况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银行体系维持稳健,资本及流动性充裕。尽管特定分类贷款比率轻微上升,但银行体系的资产质素可控。其中,一季度香港银行业贷款总额同比增加0.6%,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贷款及在香港以外使用的贷款分别同比增加0.8%及1.1%,贸易融资则同比下跌4.7%。
“针对不同贷款种类,香港银行目前有多种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包括出售房产等抵押品,看不到需要引入新处置方法的迫切需要。”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立法会财委会主席陈振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上述传言感到意外,此前也很少听到业界有相关讨论。
陈振英认为,从业界来看,尽管香港银行的资产质量在过去几年经济大环境下承压,但整体资产质量维持良好。他引用香港金管局的数据分析称,今年一季度,香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比率只较去年底微升0.02%,最新比率为1.98%,其中住宅按揭不良贷款比率至5月底仅为0.13%。
此外,香港银行业拨备充足,若将抵押品变现价值从呆坏账目余额中扣除,银行信贷拨备覆盖率约145%。同时,香港本地银行的总资本比率至3月底为24.2%,远高于国际标准,资本实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