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摆拍、编造、炒作等突出问题,网信部门在短视频领域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日前,又有一批典型案例被公布,其中“F0胡大”“两个娃儿妈妈”“万事顺遂1未来可期”等账号被依法依约关闭或禁言。
盘点通报内容,简直就是群魔乱舞的大合集。有人批量造谣,重复发布“全家身患重病”等不实内容;有人冒充高人,诱导老年群体购买“养生用品”;有人贩卖恶俗,拍摄“深夜护送陌生女孩回家”;有人诱导戾气,拿家庭关系冲突当卖点涨粉……是非不辨、炫丑吸睛,严重挑战公众的认知底线。从严处理,是遏制违法不良信息发布传播的基本操作,更是在维护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
多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治理力度,各种“大V”“小号”最终凉凉的案例屡见不鲜。为何至今仍有这么多博主变着花样顶风上,甚至愈发丑态百出?还是因为在“万物皆可短视频”的时代,这些人迫切想当网红、赚快钱。近来传播领域流行“起号”说法,很大一部分就是以编造的经历、偏激的观点等刺激网友围观追更,迅速为账号引流,尽快实现商业变现。更深层次看,一些不良短视频之所以持续生产、广为传播,也与算法推荐机制有密切关系。各大短视频平台汇聚了庞大“流量池”,其经营基本逻辑就是引导用户从看视频过渡到消费产品、广告等。因此种种量化指标就成了流量分配的依据,哗众取宠、挑动情绪的内容反而成了摇钱树。
如今,短视频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其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构建健康生态的必要性更加凸显。诚然,内容爆棚意味着把关难度极大,但平台在抢占行业高地的过程中,本就有责任做好技术与价值的“布局”,有必要进一步纠正算法偏误,在内容筛选上加大投入。各类博主以及更多想要入局者也应明白,拿底线换利益的路子很难看,也注定走不远。
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10亿人。不断清除毒流量,让短视频成为对接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传播优秀文化的新阵地,助力更多有深度、有品质的内容充盈网络空间,行业才能走向真正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