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7月1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有关情况。
围绕“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方案提出多条举措。“就业服务更精准、渠道更畅通、保障更有力。”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介绍,《方案》在服务内容上更加突出个性化,要求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至少提供一次针对性服务,比如残疾人大学生能享受“一人一策”的就业台账和“一对一”指导,从职业评估到岗位推荐全程跟踪;对于农村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基层还会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推荐电商、手工艺或土地流转等灵活增收项目。
残疾人就业服务方式更加多元。任占斌表示,每年组织残疾人招聘会,不仅有线下面试,还通过直播带岗、云招聘扩大机会;同时政府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残疾人创业者开绿灯,减免加盟费、提供流量扶持,甚至放宽审核条件,帮助他们搭上数字经济快车。
2025年5月,“同心筑梦 职达无忧”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北京举行。(本报记者 康琼艳摄)《方案》在服务效能上更加突出兜底功能。一方面,要求市辖区和残疾人较多的县至少设置一个辅助性机构,为智力、精神障碍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庇护性岗位,甚至配备就业辅导员手把手指导。另一方面,就业权益保障也得到加强,比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严查招聘中的歧视行为,残联也定期抽查企业用工情况等,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任占斌表示,第二期三年行动的核心就是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既要解决“有没有岗位”的问题,更要解决“适不适合”“稳不稳定”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