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周刊微博
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各类资产走势分化,权益市场在震荡中板块轮动加速,债券市场先抑后扬。在此复杂格局下,依托公司TIRD平台与五周期模型两大股债投研基座,天弘基金在主动权益、被动指数与稳健固收三大业务线上全面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中答卷。
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天弘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近两年、近三年、近十年的绝对收益排名,在全行业中分列36/160、36/156和24/81,均位居行业前1/3;固收类基金的绝对收益排名更为优异,其近一年、近五年、近七年、近十年业绩分别排名23/170、11/129、5/103、4/70,均跻身行业前15%之列,债券投资能力更是获评五年期、十年期全五星评级★★★★★(数据来源:国泰海通证券,截至2025.4.25)。
稳中求进,56只固收产品近一年回报超3%
作为规模过万亿的“固收大厂”,固收基金向来是天弘基金的传统优势业务。秉承“稳中求进”的债券投资理念,天弘基金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稳为主,追求绝对收益的管理特色。
这一理念,显然与“公募25条”新政倡导的“重回报”诉求不谋而合。不仅如此,在今年银行存款利率大幅下调的背景下,储蓄收益对居民和企业的吸引力正在锐减。天弘基金固收产品的稳健收益表现,也得到了众多低风险投资者的青睐。
从具体业绩来看,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天弘基金旗下固收基金近一年业绩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56只产品(同一基金仅统计初始份额,下同)近一年回报超3%,20只产品超5%,12只产品超7%,收益最高的天弘添利债券E近一年回报高达19.52%(同期业绩基准为2.45%,业绩及基准数据来自天弘基金,已经托管行复核),堪比权益基金,在257只普通债券型基金(可投转债)(A类)中高居第2。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近一年没有配置任何股票资产,收益来源主要是在中低价转债资产中寻找被低估的期权,其制胜秘诀在于基金运作将安全边际置于首位,力求在不亏损的前提下,通过公司业绩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实现收益(持仓情况来自基金定期报告)。这也吻合了天弘固收类基金的一贯投资风格。
除了稳健投资理念外,天弘固收的收益表现还得益于其独创的“天弘五周期”债券投资框架。低利率时代,留给债券基金经理闪转腾挪的收益空间日益逼仄,债券交易能力成为债基重要的收益来源。天弘五周期模型把影响债券走势的诸多因素,自上而下拆分为宏观周期、政策周期、机构行为周期、仓位周期和情绪周期五层维度,通过大量定量定性分析,实现了对各个周期的精准刻画,能够有效帮助基金经理快速、准确识别债市波动,从而更敏锐的捕捉到细微的交易机会。从过往实战经历看,该框架在前瞻预判市场、提早捕捉交易信号进而控制回撤方面也确实卓有成效,已经成为天弘固收团队制胜市场的重要法宝。
一体化平台助力,主动权益投研持续进阶
主动权益领域,天弘基金虽然产品数量不多,但仍有不少亮点呈现。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天弘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业绩全线飘红,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天弘医药创新A(010654)表现尤为突出,近一年收益率达38.88%(同期业绩基准19.87%,业绩及基准数据来自天弘基金,已经托管行复核),在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A类)中跻身前20%(17/83)。
此外,刘国江管理的天弘文化新兴产业重点布局了“科技+消费”双赛道,在今年以来的轮动行情中左右逢源,以2025年一季报为例,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个股归属TMT科技板块,另外6只则分布在家用电器、汽车、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领域。得益于对结构性行情的精准布局,该基金近一年回报30.66%(同期业绩基准13.57%,业绩及基准数据来自天弘基金,已经托管行复核),在标准股票型基金(A类)中排名55/344,其近两年回报在324只同类基金中高居第10(排名及业绩表现均截至2025.6.30)。
天弘精选目前由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贾腾管理,该基金以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为主要投资策略,过去一年在金融、交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周期板块,以及电子、内需等成长板块多有布局,涉及行业较多。其近一年回报在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80%)(A类)排名27/148(数据源自银河证券,截至2025.6.30)。
亮眼的投资业绩背后,离不开2024年上线的TIRD一体化投研平台支撑。TIRD平台契合《高质量发展方案》中对构建“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的要求,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将投研流程标准化、决策依据量化,打通研究、投资、风控全链路,为基金经理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助力主动权益产品业绩稳步上扬。截至一季度末,天弘基金已连续四个季度获天相投顾基金管理人“主动股混三年期AAAAA评级”。
指数军团崛起,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
近年来,天弘基金高度重视被动指数基金的战略布局,已将其视为货币基金、固收产品外的新增长极。截至6月30日,过去一年天弘基金就成立了19只指数基金,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方案》中“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的政策导向。目前,天弘基金的被动指数基金产品线已覆盖宽基、主题行业、策略、商品、跨境、债券等多个品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指数投资工具箱。
业绩表现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天弘基金旗下25只指数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30%,11只产品超40%,更有7只基金位居同类前10。其中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天弘恒生沪港深创新药精选50联接A(014564)表现尤为突出,近一年收益率均突破50%(业绩及基准表现分别为55.60%/55.01%、54.76%/50.36%、53.15%/47.69%),成为行业主题投资的标杆产品。
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为天弘基金指数投资赢得良好口碑。在国泰海通证券公布的《公募基金的工具属性评级》中,截至一季度末,天弘基金参评的35只指数基金全部获得三年四星以上评级,其中27只获得三年五星评级,在全部88家参评基金公司中位居第6。
2025年上半年,天弘基金三大业务线协同发展,各品类基金业绩展现出其在投资管理上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天弘基金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专业、创新理念,不断打磨投研体系,优化产品布局,在助力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持续为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投资于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如基金投资港股通或海外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或QDII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天弘添利债券型基金(LOF)成立于2010年12月03日,自2015年12月03日转型以来近5个完整会计年度产品业绩及比较基准业绩为2020年5.34%(-0.16%)、2021年44.35%(2.28%)、2022年-16.93%(0.19%)、2023年-1.37%(1.66%)、2024年9.76%(5.43%)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本基金自转型而来,基金投资目标、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发生了变更;同时,根据侧袋机制指引及相关配套规则的要求,于2021年调整过基金投资策略,具体请阅公司官网披露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历任基金经理:朱虹(离职)(2010.12.3~2011.12.8)、刘洋(2017.4.10.~2018.8.28)、姜晓丽(2018.8.28~2019.11.9)、王昌俊(2018.11.21~2019.12.13)、杜广(2019.11.15~至今)、陈钢(2011.11.18~2017.10.26)。
天弘医药创新成立于2020年12月02日,近5个完整会计年度产品业绩及比较基准业绩为2021年6.92%(-12.40%)、2022年-13.92%(-14.38%)、2023年-12.40%(-11.08%)、2024年-11.42%(-9.66%)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郭相博(2020年12月02日至今)
天弘文化新兴产业成立于2017年8月9日,近5个完整会计年度产品业绩及比较基准业绩为2020年40.75%(21.38%)、2021年5.18%(0.64%)、2022年-15.18%(-16.64%)、2023年-14.98%(-7.40%)、2024年25.95%(11.78%)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王林(2017.8.9-2017.9.15)、田俊维(2017.8.9-2021.5.19)、刘国江(2021.2.26至今)
天弘中证沪港深云计算ETF成立于2021年12月10日,近5个完整会计年度产品业绩及比较基准业绩为2022年-22.85%(-23.57%)、2023年2.61%(2.72%)、2024年25.59%(26.88%)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胡超(2021.12.10-2022.12.27)、陈瑶(2021.12.10-2022.12.27)、林心龙(2021.12.25-2025.5.15)、祁世超(2025.2.14至今)
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成立于2021年7月27日,近5个完整会计年度产品业绩及比较基准业绩为2022年-17.42%(-19.81%)、2023年-16.23%(-18.25%)、2024年-9.96%(-13.46%)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胡超(2021.7.27-2022.9.7)、杨超(2021.7.27-2023.2.15)、贺雨轩(2021.8.16至今)
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联接基金成立于2022年5月6日,近5个完整会计年度产品业绩及比较基准业绩为2023年-14.95%(-17.30%)、2024年-10.53%(-12.63%)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胡超(2022.5.6-2023.5.6)、杨超(2022.5.6-2023.5.6)、贺雨轩(2022.5.19至今)
— 证券市场周刊 广告 —